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一丹) “刚开始时养殖场以繁育饲养本地黄牛为主,当时是亏本的。2019年进行品种改良后,现在不愁销路了。我们正在进行养殖棚的扩建,计划引进新的品种。”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高山牧归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树华说。 采取新模式和引进新品种后,产生的好效益又吸引了更多的“养牛人”。在镇沅高山牧归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碰到了来自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李基勇,他仔细观察着圈里的牛和牧草,感慨道:“这些牛长得真壮,比我们家里养的壮多了。”原来,李基勇家里养了5头本地牛,长得慢、个头小,他听说高山牧归养殖的肉牛品种好、长得快,便前来参观学习,想更换家里的肉牛品种。 据了解,镇沅高山牧归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占地面积500余亩,建成半开放式牛舍11000平方米,养殖场现存栏能繁母牛300头、大小肉牛600多头。公司在大力抓好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加快探索生态养殖产业新模式,致力于生产具备高品质养生效果的肉牛及产品,适宜的牛品种结合“中药药渣调配+生态营养调配+生态放养”饲养方式,真正做到生态养殖,改善肉质,年均综合产值达220万元以上。 镇沅高山牧归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入肉牛养殖产业,采取自家散养、牛场务工、种植饲草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当地群众走上“有牛可卖牛、没牛可种草、没地可打工”的多重增收路子。通过推广一体化养殖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方式,按照 “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周边5个村签订了销售和技术服务合同,与振太镇和古城镇签订养殖合同,与勐大镇南康、平和2个村84户农户签订了产业合作开发三方利益联结协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