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谢博)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围绕“铸魂、强基、育苗、先锋、平安”五个建设,通过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党员先锋模范、法治德治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基层治理,为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保驾护航。 抓实思想政治建设“铸魂”工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组织+群众会”等形式,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以农村(社区)“六星”党组织争创为着力点,全力推动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目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图表形式绘制村(社区)级权力运行“路线图”。推行农村“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长+党员+群众”党组织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解决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抓实人才队伍建设“育苗”工程。通过内培外引,从本地聘请乡贤、专家教授、招商大使、村级发展顾问和“田秀才”“土专家”,覆盖各村级党组织;回引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能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学生等,实施“双培养”工程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依托党员实训基地,建立适宜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培养的实操基地,搭建学用转化平台,对乡村工匠、种养能手、电商达人等乡土人才进行帮扶,打造“工匠”品牌。 抓实党员队伍建设“先锋”工程。构建“党员中心户长+”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把“党员中心户长”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力延伸和有效抓手,开展“火塘党课”“双语党课”“党员初心小课堂”等活动,培养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全面实行党员户挂牌公示和党员积分制管理、联系群众制度等,划分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中心户长就是一个辐射点”作用。 抓实法治德治建设“平安”工程。结合“八五”普法,大力推行“法治宣传进乡村”“巡回法庭走边关”等系列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推广运用“风尚好、环境好、生活好、习惯好”四好积分制,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规范建立村级理事会,推荐村委成员进入合作社理事会,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完善家庭公约,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法律顾问岗、司法调解岗、治安巡逻岗等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治安巡逻防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