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文凯 杨仕剑) 去年以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把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坚持将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贯穿工作全局,以真抓实干推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走深走实,有力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干部风气转变。 项目化落实突出“细”。构建“1+8+N”组织领导体系,县级成立1个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组织、宣传、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8部门组成的项目组,15个乡(镇)同步组建工作专班、搭建联络工作站、设立联络员,及时制发《实施方案》,以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工作落实。搭建一份倡议书、一个电话、一个微信群、一次登门拜访“四个一”宣传载体,同步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会议”“读书会”“双语小喇叭”等,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返乡规划。紧盯“信息系统”管理,采取“周督促、月通报”机制推动“数据化”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一线中推进突出“实”。压实工作责任,各村党组织通过摸排,将1820名熟悉村情、专业素养强、服务能力好的干部纳入规划编制组,为编制“看得见乡愁”的美丽村庄建言献策。建立资源清单、人才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五项清单”,推动公职人员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在一线摸实情、办实事,提能力、转作风。2021年以来,回乡干部、乡镇干部、技术人员等深入村组一线,实地调研踏勘道路、水利、产业、土地资源、村规民约等基础情况,共走访500余户农户,收集民情民意380余条,召开60余场次座谈会,形成了“我的村庄我规划”的强大合力,编制出涵盖基层党建、人才发展规划等“两图一书一表一民约”成果。 典型式带动突出“广”。紧扣“聚焦重点、分步实施、示范带动”的思路,确定首批51个行政村规划任务,充分发挥试点村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1个省级试点、1个市级试点及2个古茶山周边规划试点村,构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按照城郊融合类、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暂不明确类“四个类型”将148个行政村“对号归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农村人才‘归雁’工程”“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等,带动一大批在外优秀人才关注家乡发展、主动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人才回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