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素平 刘文凯) 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谋划振兴蓝图、发展产业的主心骨,村“两委”班子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红色引领”补短板提能力。景星镇党委以“1+N”结对共建的方式,分别与10个村党(总)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联合学习理论、联抓党员教育、联手服务群众、联心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促进、共同提升。 依托镇党校和村级活动场所阵地,景星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到结对村开展“三会一课”、支部联合主题党日,组织举办学习研讨、座谈交流、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党组织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注重拓展“支部主题党日”内涵和外延,采取“主题党日+”形式,将党员教育开展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针对农村发展需求实际,举办政策解读及烤烟生产、肉牛养殖等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发展、带动增收、治理乡村的能力。 “支部引领”谋产业助增收。结合村级产业发展实际,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从事相同及相近产业或有发展同类产业意向的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共设立了93个党小组;结合扩大规模、连片发展的需要,设立了林产业、畜牧、烤烟、茶叶等23个产业党支部,形成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催生经营链、经营链带动增收链的“党建融产业”的发展格局。 “党支部+”优环境促生态。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镇党委+联建支部+村党组织+网格员(群众)”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党员先上,群众跟上”“机关党员干部定区包村联组”“村‘两委’班子抓督促盯整改”工作机制,以党员先锋模范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营造出“党组织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比着干”的良好氛围,构建“党建+生态”长效治理体系。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