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村庄美 产业兴 乡村振兴正当时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06/14/ 09:28 点击:

 

西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本网讯   美丽的村景、干净的小村庄如雨后春笋,在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乡村快速成长。近年来,西盟县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村寨寨换了新貌。

净“面子”换“里子”

在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的入组道路沿线,随处可看到村民们拿着扫把和垃圾铲打扫路面、清理沟渠的身影。而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月都能在村头巷尾看到2次。

永广村一组由村庄面上清洁向村庄周边拓展,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我们每个月1日、5日都会集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对主干道沿线进行清扫、修剪清除绿化带的杂草枯枝,每户村民每天还要对责任区进行打扫。如今我们出入寨子的路比以前干净多了。”村民岩来门说。

“建立垃圾收费制度后,每家每年交50块钱,安排人员每周清运垃圾1到2次。”组长岩金说,通过合理收费,改变了村民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的习惯。

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环境更好,这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微菜园”给乡村“再美颜”

盛夏时节,走进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一个个别致的小菜园映入眼帘,只见一块块菜地整齐划一,菜地里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郁郁葱葱。菜园里,村民们有的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有的又忙着撒下蔬菜种子,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这块地以前是荒着的,现在发展了庭院经济,既美化了家园又增加了收入。”村民二妹说。

2022年,勐梭镇班母村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低成本、高收入”思路,积极探索将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党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田、空地种上蔬菜瓜果,不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让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乡村“提面子”“增颜值”。

旱厕改水厕 污水变清水

在力所乡图地村四组,工人们正忙着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新改造提升的无害化户厕,设置在户内,抽水蹲便器,一摁就冲水。“新改造的厕所用起来很方便,干净又卫生,夏天没有蚊子也没有臭味。”今年该组的72户村民全部实施旱厕改造,粪水处理也采取三级沉降发酵、密闭处理,不但臭味问题解决了,经过处理的粪水还能还田做肥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也是头等大事。近年来,西盟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10190座。

“以前寨子里没有建排水沟,村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娜刀说,到了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满地都是垃圾和污水横流。

近年来,西盟县通过完善排污系统,为群众生活做好“里子”工程。全县7个乡(镇)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和采取人工湿地工艺进行处理,71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西盟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了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通讯员  艾嘎  文/图)

 

墨江:“十强化” 抓实肉牛产业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峰云  金伟  白雪)   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与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场相结合,发动千家万户以养牛为主,规模养殖场养殖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十强化”抓实肉牛产业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统筹协调全县肉牛产业发展。编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2021—2025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肉牛产业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按“示范引路、点面结合”的方法推进整体产业发展。强化政策宣传。县级肉牛工作专班组织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宣传,积极动员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强化冻精改良和养殖技术培训。从全县肉牛养殖户中选出48名人员,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目前已有8名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冻精改良技术。强化动物防疫体系,落实强制免疫、检疫、隔离等综合防控措施,压实县、乡(镇)、村各级防疫责任,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强化用地保障。自2021年8月起,在各乡(镇)摸排上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4333.12亩土地供发展规模养殖场的业主选择。强化牛源培植。依托规模养殖场强化牛源培植。截至目前,县肉牛工作专班组织引进能繁母牛1014头,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起好步、开好头。强化“肉牛+保险+信贷”政策的落实。组织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到购牛现场,协助购牛农户办理肉牛保险和贷款,精准落实“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为农户现场办理肉牛保险704头,投保资金45.227万元;共办理肉牛贷款1468.7万元(含规模场)。强化奖补政策的落实。按照省、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激励肉牛养殖,积极协助企业(养殖户)申报奖补资金。2021年,县肉牛工作专班对乡(镇)、养殖场(户)上报的1个重点乡(镇)、3个冻改点、8户76头83.8万元冻改犊牛奖补资金申请进行审核,并报市级审核。强化示范引领。2021年底,墨江县选择了新抚镇班包村、京平村,团田镇岔河村、孟弄乡石龙村的部分农户开展示范养殖。今年,墨江县计划每个乡(镇)至少创建2个以上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墨江县肉牛产业发展。

 

景谷:干部人才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乡村振兴局)   为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推动各级各类干部人才下沉一线,保持服务乡村始终“在线”,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从全县党政人才、专业人才、科技特派人才、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派专家人才到村(社区)开展指导服务。段有能是景谷县农科局选派勐班乡金力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去年,段有能了解到金力村由于山高水低,旱季灌溉用水少,存在新鲜蔬菜自给不足的问题后,和工作队员商议引进水果番茄试种。水果番茄试种获得成功后,段有能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进行培训,免费发放种子,发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100户带头种植。此外,还引进紫山药、长丝瓜等10余个蔬菜品种种植,丰富群众的餐桌。

今年刚满25岁的周梦圆,是县妇幼保健院选派到凤山镇芒竜村开展服务的工作队员。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周梦圆发现一户农户家的女婴面黄肌瘦、身高体重均不达标。周梦圆和工作队对家长进行营养宣教,并发放辅食营养包,讲解正确服用方法。半年后,该名女婴各项指标均达标。一年来,周梦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母婴健康知识,为保障乡村母婴安全献智献策。

除了段有能、周梦圆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景谷县还有许多干部人才沉在乡村一线。去年以来,累计有1371名干部回乡参与村庄编制规划,33名县领导、108名县级单位负责人“包乡带村”,定期到挂钩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