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绿色产业实现增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正松) 今年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思路,围绕“4+4+4”绿色产业体系,做实四大支柱产业、做强四大重点产业、做活四个新兴产业,投入资金6454万元,帮扶产业项目121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上半年,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8元,同比增长6.3%。 目前,宁洱县已成立推进生物医药、肉牛、水果、干果、蔬菜、生猪等绿色产业发展工作专班12个,为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3万亩,建成有机茶园4.38万亩,完成茶园有机认证0.13万亩,茶叶产量达4687吨,实现产值13.7亿元;咖啡产业稳步发展。出台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咖啡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种植咖啡10.35万亩,通过有机认证2664亩。上半年,咖啡豆产量达1.01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93亿元;出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九条措施》,50头以上肉牛存栏规模养殖户达41户,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8个,建成饲草料加工厂8家,完成饲草料种植2.01万亩、巨菌草种植1296.5亩,冻精改良杂交牛536头,加快推进现代肉牛产业园和现代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肉牛存栏72236头、出栏18553头;生猪存栏29.55万头、出栏34.64万头;完成烤烟种植38200亩、雪茄烟种植0.1万亩;蔬菜种植2.97万亩,产量3.23万吨,产值1.48亿元。此外,通过深化社会帮扶、电商助农等一系列活动,上半年实现电商销售额6800万元、消费扶贫618.4万元。 凤山镇小菠萝种成大产业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洁 尹玲 杨帆 陈泽鑫) 8月18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那肖田村民小组举办“首届电商菠萝节”,从鲜果到果干、菠萝宴再到菠萝节,那肖田把小菠萝种成了大产业。 那肖田村民小组种植菠萝已达40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产出的菠萝个大质优、芳香四溢,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那肖田村民小组有菠萝种植户58户,种植面积达1800余亩,产值达720余万元。通过不断改进菠萝种植技术,引进了果干加工设备,不但解决了新鲜菠萝难保存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伸了菠萝产业链,拓宽了经济收入渠道,解决了菠萝鲜果的销路问题,一个小小的菠萝被那肖田人种成了大产业。与此同时,种植户还通过电商培训不断学习电商知识,陆续开展“电商直播”“文创产品开发”“菠萝宴”等创新活动,持续为凤山镇菠萝的发展壮大注入新能量。 光山村开展烟叶分级预检培训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沁洋) 当前,正是烟叶采收、烘烤的黄金时节。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光山村邀请技术员到村里指导烟叶分级预检培训,确保烟农增产增收。 光山村有14个村民小组39户农户种植烤烟,目前,已采烤出炉烟叶500担。村民杜清芬说,“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掌握了烟叶中后期管理、采烤、分级及预检等技术。今年种了17亩烤烟,预计收入比去年增加1万元左右。”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