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丹) 自“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在服务帮扶上出实招、在建强人才队伍上求实效、在示范带动上作文章,以“智力”写好田间地头“论文”,用“真情”写好乡村振兴“答卷”,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选好机制绘蓝图,推动“需求清单”与“人才清单”精准匹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万名人才兴万村”纳入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正兴镇“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方案》,按照“因村定需、按需选人、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供、需”两个要素,通过摸底各村(社区)现有主体产业、特色优势、人才需求方向等情况,采取“需求清单+人才清单”双向选择模式,与村组干部共同厘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回应解决村(社区)需求和问题,实现服务基层“精准化”。 选派人才增活力,坚持“点对点”与“一对一”精准选派。坚持因村制宜,选准“帮带员”,广泛召集各行业专业人才投身“人才兴村”行动,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行业部门发出“动员令”,重点从党政优秀人才、涉农专技人才、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干部中选派具有专业学术、扎实业务能力和热情服务基层的专家人才,补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目前,由市、县、镇各相关单位选派12名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选准产业促增收,促进“专家资源”与“未来发展”精准融合。通过“定期到村+远程指导”等方式,组织专家人才第一时间下沉乡村,为基层提供科学技术培训、文艺活动指导、法律咨询援助、电子商务推广等多样化实用人才技术培训,推动人才链与乡村产业链、项目链、创新链深度融合。2022年,联合普洱市通达工程机械职业培训学校分别开展中式烹调师和民族歌舞表演培训,43名厨师班学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47名舞蹈班学员获得合格证书,2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并获奖状;各行业专家人才开展产业技术培训32次,党史宣讲、法治进乡村宣传、卫生健康宣教122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20余件。 选优模式强服务,推进“责任落实”和“服务落地”精准对接。结合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地考核,把“万名人才兴万村”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深入行政村了解选派人才履职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持续探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并将工作成效与各类人才评选、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相挂钩。进一步完善关心关爱帮扶人才的机制,村(社区)主动加强沟通协商,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选派人才“出得来、下得去、有干劲、扶得好”。2022年以来,采取定期、不定期方法,结合集中谈和个别谈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30余人次,掌握人才思想工作动态,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