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聚焦党的二十大 >> 正文




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


来源:《普洱日报》 付颖 时间:2022/10/22/ 15:41 点击:

 

千百年来,因为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普洱与世界对话,演绎了无数精彩,有“世界茶源”的美誉;十年来,普洱秉持“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的愿景,持续高质量发展茶产业,迸发出无限活力。茶叶,已经成为普洱的一张亮丽名片。

十年来,普洱市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普洱市茶产业发展之路,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普洱茶第一支柱产业,推动普洱茶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行动

普洱市出台《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普洱市绿色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积极发挥茶产业带动作用,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等项目,投入真金白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提升茶农整体素质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紧紧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这条主线,制定出台《普洱有机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培训、标准、投入等方面狠下功夫,把生态有机作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有机茶园转换。目前,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49万亩,占全省有机茶园面积的46%,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241户、证书315张,获得国外有机茶认证企业50户,证书64张,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思茅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同时,普洱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一批本土优势企业,壮大新主体;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引领企业农户不断优化品种,改良加工方式,提升茶叶产品质量;以数字赋能普洱茶产业发展,建设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构建茶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以原产地气候环境优势为基础,制定完善普洱茶仓储技术标准,推进仓储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普洱茶博物馆建设,打造景迈山普洱古树茶特色小镇,进一步做好茶旅融合文章。

截至目前,普洱市共有现代茶园175万亩,居云南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实现茶产业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5%,一片小茶叶,正在逐渐做成一个大产业,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一代代普洱儿女。

茶园。

 

故事

人物:仙贡  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普洱景迈山奉祖家园贡茗茶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在保护中发展,做一杯干净的景迈山茶”

△采茶中的仙贡。 (受访者供图)

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让我倍受鼓舞。”仙贡说。

仙贡是土生土长的景迈山人,在她离家上学后,景迈山成了她最深的乡愁。2002年,大学毕业后的仙贡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建起了岩勐茶厂,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地生四金”的合作社发展模式。此后,仙贡又带头成立了集合作社、茶厂、客栈、体验店于一体的普洱市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村民陆续加入创业队伍中,纷纷成立合作社、创办茶厂、开设民宿客栈。

如今,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茶园面积9000余亩,茶叶年产量2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农村青年创业者,在仙贡的眼里,能用好祖先留下的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新时代的十年,景迈山的变化,仙贡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我们既要保护好这份不可复制的遗产,又要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带动更多人一起守护景迈山,做一杯干净的景迈茶。”仙贡说,“未来,我会更加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景迈山古茶林,团结带领社员坚持走更加规范、更加标准、更有收益保障的发展路子。”

声音

●“作为一个老茶人,我觉得现在是中国茶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追求。这一杯中国茶受到大家的喜爱,也更加让我们坚信在如今消费转型和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能做好一杯中国茶,并且让这一杯中国茶为人民带来幸福、安康,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创造美好的未来。 ”(澜沧古茶品牌创始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杜春峄)

●“咱们茶农靠山吃山,我立志为打造一杯安全健康的好茶而努力!”(镇沅太和甜茶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苹)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舞台广阔、前景光明,我们有国家大力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好政策,有普洱茶产业多年来提质增效的‘底气’,我们只要勇往直前,定能更好地传承茶文化,让世界看到普洱、认识普洱。”(第二茶世创始人张自颖)

△采茶。

△制茶。

△泡茶。

△包装。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本报综合)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景东 十年古韵新姿 下一篇:让普洱咖啡香飘世界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