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推动乡村振兴 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12/17/ 11:41 点击:

 

宁洱县探索农村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正松)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坚持先行先试,带头大胆探索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按照“龙头企业+村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民小组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发展。同时,通过划定咖啡园基地建设项目区,组建咖啡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区实施主体方式,对3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3000亩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0个绿色环保标准咖啡鲜果集中处理示范中心等项目进行“五个统一实施”,即统一项目实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加工质量、统一支付,形成咖农、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合法的利益联结“双绑”机制。

推进林业综合改革。今年8月,宁洱“宁碳惠”交易中心和宁洱碳汇资源数字管理中心揭牌,标志着宁洱“宁碳惠”交易中心和碳汇资源数字管理中心正式运行,为全国市场提供碳汇交易平台和“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易咨询服务。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创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县有龙头企业43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8家,县级19家),认定家庭农场38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市级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85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12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20人。

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步伐。全县金融部门推出融资便利行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民金融贷款支持力度,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创新贷款担保体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推动“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和抵押融资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共有林农和林业企业通过林权抵押累计贷款1.85亿元,用于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农业银行宁洱支行共宣传走访小微企业28家,共为8家小微企业投放贷款,合计放款1250万元。

 

勐烈镇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扩建“粮仓”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冯雪)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抓实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工作,进一步增加粮食产能。

工作推进中,勐烈镇调整充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2个专班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抓实抓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各项工作。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村民们的每一个发声都能得到积极回应,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得到村民们的认可。

据统计,2022年,江城县政府下达勐烈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8个,面积4419.42亩(其中:水田2286.56亩,旱地2132.86亩),截至11月末,8个占补平衡项目全部报备入库,入库率达100%,新增粮食产能160.1万公斤。

 

德化镇首个大型冷库投入使用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鲁红梅  瓦燕玲)  近日,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勐泗村的全镇首个大型冷库正式投入使用。冷库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能力,为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该冷库占地1800平方米,总投资90余万元,共2个冷冻室,库体总容量1680立方米,一次可储存冷冻农产品30余吨,能周转储存1500余亩的蔬菜产量。

时下,正值冬农蔬菜采收的季节,在勐泗村冷库前的空地上,村民们正忙着挑选刚刚采收回来的蔬菜。分拣过后,这些蔬菜将被入库冷藏,等待集中运输销往市场。

据了解,之前德化镇入冬后的土地闲置较多,为激发群众耕种积极性,近两年来,德化镇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发展冬农开发,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做大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让土地和农户不再有“农闲”。下一步,德化镇将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全力发展种植、冷藏、分拣、包装一体化的产业链,进一步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文武镇千亩辣椒喜获丰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伶俐  文/图)  连日来,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镇大沟村腊脂河河边的辣椒地里,大寨一组村民彭文海一家和请来帮忙的5位村民正忙着采摘打包辣椒,并送到冷库交售点进行交易。

拿到红彤彤的票子,彭文海高兴地说:“今年第一次试种了33亩辣椒,已经交了5次共6吨,收入将近3万元,明年会继续种植。”

在冷库交易点收购辣椒的普洱腾辉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冶徽告诉笔者:“第一批种植的辣椒已进入采摘期,按照协议保底价和质量每公斤8元或12元进行收购。公司还雇佣当地群众来分拣辣椒,最高一天用工30人,一天可分拣7吨辣椒,平均每位务工人员每天可获得60—200元不等的收入。”

近年来,文武镇立足镇情村情,发挥资源禀赋,拓宽土地季节性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镇共种植辣椒1500亩、荷兰豆1000亩、推广种植墨江本地紫米1002亩、万寿菊24亩。


半坡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增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洁  杨梅  李墨景)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半坡乡按照“一乡多业、一体规划、多元发展”的思路,以烤烟、茶叶等传统产业种植为主导,重点扶持优质肉牛、山羊等产业,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冬早蔬菜等订单农业,全力优化结构,推进产业规模化、订单化、融合化发展。

时下正是冬早蔬菜的收购季节,进入12月以来,每天晚上九点,景谷万昌农业有限公司的冷库里灯火通明,来自集镇附近的20多名工人正在分拣豆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新鲜的蔬菜运往上海、北京、武汉、浙江等大市场。目前,半坡乡600多亩小金豆已进入采摘期,每公斤小金豆收购价为8元,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

在加快冬农作物种植的同时,半坡乡还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产业。2022年,上级下达半坡乡粮食生产指标面积47004亩、产量1.05万吨的目标任务。为确保粮食增收,从年初起,半坡乡党委政府就组织农技骨干分片包干到村,深入生产一线,分类指导,因地施策,面对面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加快烤烟种植,今年全乡烤烟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共有50户;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积极为有意愿贷款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养殖户进行产业贷款推荐,组织养殖户进行逐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目前,全乡共有肉牛养殖户232户、存栏2574头,能繁母牛892头、出栏721头,产值576.8万元,种植牧草549亩。

 

澜沧老达保:民族歌舞“摆”出乡村旅游幸福景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乡村振兴局)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被称为澜沧县音乐歌舞之乡,当地依托民族歌舞表演,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唱出了民族文化自信。

2013年,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全体村民入股。公司成立后,把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促增收的路子。演艺公司成立至今,就地演出930多场次,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实现演出收入460多万元,群众分红370多万元。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老达保村民和澜沧县文化馆、民族文化工作队表演的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将拉祜族非遗舞蹈摆舞展示在全国观众眼前,表现了新时代拉祜族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为推动发展,近年来,澜沧县委、县政府整合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老达保村民小组完善村寨游览道路、通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并新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提升改造特色民居。村民们在开展文艺演出的同时,还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观光、体验和旅游农业带,相继拓展了风俗体验、田园观光、民族餐饮、民宿客栈、特色产品销售等民俗旅游经营项目。

勐根村老达保党支部书记彭娜儿说:“以前的村子脏乱差,现在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美丽。如今来到老达保,不仅可以观看拉祜族的民族原生态歌舞,还可以品尝拉祜族的美食,体验拉祜族的民宿。村民们的年收入已经破万元,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游客马先明说:“老达保这个地方空气新鲜,食物天然,民风淳朴,歌舞好看,气候舒适,非常适合休闲旅游。”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业兴村美民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西盟县:“5+5”模式闯出肉牛产业发展新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