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西盟县:创新治理“三部曲” 建设绿美新乡村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12/22/ 10:09 点击:

 

本网讯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让人们认识了热情的西盟佤族和美丽的佤族村寨。进入新时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西盟佤族自治县广大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创新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治理向乡村善治提质增效,努力让广大农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好兴边富民示范区。

 

坚持共治共享  谱好乡村自治“主题曲”

“疫情防控以来,我们村划分了57个网格,有14名网格长,严格落实‘五户联保’和‘十户联防’制度,全力筑牢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勐卡镇马散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叶春说,通过定人定责任,抓好村里的基础建设、文明治理、社会治安、疫情防控等工作,每个小网格都发挥着大作用。

近年来,西盟县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为边疆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2018年,西盟县在各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有力助推边疆“直过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在边境疫情防控中建立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群防群治,稳边固边。在持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今年,西盟县组建村民小组现代乡村工作委员会,聚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水平。

“按照不少于村民小组农户总数10%、人数不少于5人的原则设置配备委员,每个委员负责管理服务10户左右农户,把党组织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户,科学划定村民自治网格,开展政策宣传、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疫情防控等工作。”西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江仙说,通过党群共治,不断提高基层的自治能力和水平。

西盟县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和党员“红细胞”的作用,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模式,构建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防联控网格体系及“五户联保”“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将全县所有村(居)民纳入网格化管理,优化设置网格3800多个,全覆盖配备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实现了一网多能,推动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开展绿美行动  演绎乡村建设“协奏曲”

“寨子后山是茶园、寨子四周有鱼塘,家家住上小洋楼,门前养花又种菜,做梦都没想过,我们寨子会变得这么漂亮。”马散村永俄寨村民娜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寨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让她坚定了留在村里发展的信心:“我们寨子还有电商、有客栈、有农家乐、有小文艺队,每年节庆,许多游客会来旅游,体验我们的佤文化,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走进边境村寨马散村永俄寨,一栋栋以石头为墙体、具有浓郁佤族特色的房屋别具一格;一条条石块铺砌的道路相互交错,勾勒出一幅美丽宜居乡愁画卷。

“我们在马散村开展‘村庄风貌改善’行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实施道路改宽、活动室改建、绿化带改扩建等项目,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有满满的幸福感。”勐卡镇政府副镇长孙少云说,通过村庄道路绿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努力让乡村庭院成为花园、果园、菜园、田园、乐园,以庭院的“小美”带动乡村的“大美”,实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

西盟县还聚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立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改善,围绕规、清、改、建、管、融的目标,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积极谋划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对村内道路、生态建设、人畜分离、“两污”治理进行整治,建设绿美村寨。按照房前屋后清爽、硬化部分外不见裸土的标准,以蔬菜瓜果为主,花卉树木点缀为辅,全面开展插绿补绿造绿,村庄道路绿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打造马散村、永不落村等一批精品示范村,建设永俄寨、永老寨等一批美丽村庄,绘就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高水平村庄规划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培育文明新风  奏响乡村善治“交响曲”

“阿佤山上小新寨,一杆红旗升起来,乌云压顶腰不弯,高举红旗向前迈。”20世纪60年代西盟县岳宋乡小新寨红旗民兵排的歌曲传唱至今,小新寨“红旗民兵排”精神激励着村民建设家园、发展产业。

“小新寨自去年整治环境以来,发扬‘红旗民兵排’守护家乡、建设家乡的优秀精神品格,家家户户都动起来,每家出5棵竹子,搭建竹篱笆,提升村庄颜值;出义务工打扫卫生,自己的寨子自己扫。特别是‘关鸡行动’后,家里家外干净多了,种菜种花不用围挡,干净又方便。”岳宋村驻组第一书记岩退笑着说,自从开展积分制以来,群众等靠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是有了积分制奖励后,改变了过去“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风气。

近年来,西盟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优秀民族文化,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守边固边和“拉勐精神”“江三木洛”“宾弄赛嗨”等优秀民族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围绕乡村重要事务,推广乡风文明“红黑榜”“积分制”运行和“最美乡村”“最美村寨”“最美家庭”创建活动,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在农村蔚然成风。

“窝笼村六组几十年来一直遵守村里的卫生公约,村民们相互监督,共守承诺,使之成为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法宝。”中课镇宣传委员安俄嫩说。

力所乡南亢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春辉说:“我们村富倮村民小组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群众参与议事协商,修订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村党组织+公司+群众’模式,实现村组垃圾定期清运管理,在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性循环。”

2022年以来,西盟县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开村规民约管理、农户积分制管理,将村规民约作为赋分的重要依据,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幼儿、婚丧嫁娶讲排场、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逐步转变,文明新风引领村民自治,持续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云南日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汤保凤  李鹏杰  陶丽  文/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镇沅县:“牛超市”让养牛道路“犇”起来 下一篇:业兴村美民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