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用科技力量为果园管理添动能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格子阳 谢莎莎 张文智) 入春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通过引进新科技、新设备,科学做好春季管理,助力全县20406亩柑橘类水果增产增收。 走进文龙镇文录村大民喜村民小组村民张仕海的沃柑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给果树剪枝,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开展春季果园绿色防控作业。 2013年,张仕海开始种植沃柑30亩,通过到外地学习和网上自学的方式不断探索种植和管理技术。10年间,张仕海不但进行了果树土壤改良,配套近3000米的果园滴灌设施,2022年还投资50000元配备植保无人机,根据果园长势情况进行施肥、喷洒药水。 张仕海介绍:“使用植保无人机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与传统喷药相比,可以节约50%的药剂使用量和70%的用水量,省工60%,作业安全高效,在降低资源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药水减量化工作的推进,达到省时、省工,绿色、高效。” 据景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机监理站副站长李家荣介绍:“今年以来,景东县通过新机具的推广,大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减少生产成本投入,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共推广使用新进农机具无人机14台。下一步,景东县将加大对适应山区半山区的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做好技术培训,助力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思茅港镇发展蔬菜种植促增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徐晓芳 牛泉霖 文/图) 近段时间,在思茅区思茅港镇莲花塘村,一片片菜地整齐排列,绿意盎然。走进蔬菜基地,菜农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青椒,在他们身后的高标准农田里,新种下不久的茄子已长出嫩枝……田野上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2年,全镇蔬菜种植累计达5500亩,同比2021年增加700亩,主要种植在橄榄坝、那澜、莲花塘村,品种为叶菜类(白菜、芹菜、青菜、卷心菜)1750亩,豆类(四季豆、无筋豆)700亩,瓜果类(辣椒、黄瓜、茄子、番茄、面瓜、甜脆玉米)3000亩,葱蒜香料类50亩,全年实现产值2500万余元。”据思茅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卢贵宏介绍,发展中,思茅港镇积极引导菜农合理布局蔬菜品种,通过平整农田、完善水利设施和机耕路等举措,提升改造一批蔬菜基地,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栽培等技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亩均综合效益,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农民增收。卢贵宏说:“过去一年,我们通过盘活农业资源、规模化流转土地等方式,辐射带动全镇2000余户群众增收,户均收入提升2万元以上。” “春菜种植就是要抢抓时机提前下种,蔬菜就会提前上市,这样蔬菜才能卖上好价钱。而且不用为销路发愁,只管种植、管理和采摘,当天就会有老板来基地收购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遇到价格好的时候,每户一年下来有三、四万元,价格差一点的话,一年也有两万左右。”莲花塘村菜农玉光养笑着说。 近年来,思茅港镇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接、聚集群”的要求,精心谋划、合理布局,立春后,就紧锣密鼓带领村民积极种植小春农作物,定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春耕生产、种植管理提供服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实现双增收。 
墨江县农资保障“粮足价稳”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柴婧 周向琦) 随着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积极做好各类农资储备供应,确保不误春耕、不误农时。 走进墨江县城各农资销售店铺,可以看到店内各类春耕备耕所需的农资摆放得满满当当,方便百姓前来选购。 墨江县兴农种子销售部负责人文咏介绍:“店里已调入适合本地销售的优良品种,其中水稻品种10个5吨、玉米品种16个36吨,能满足全县百姓的需求,并且已到种子站进行了网络备案,可以放心购买。” 而在墨江县农资有限公司配送中心,工人师傅正忙着把化肥装车运往各个乡(镇)农资销售点售卖。销售员朱绍山说:“为保证农资供应,公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储备春耕需要的农资,目前已储备200多吨复合肥、200多吨尿素、 100多吨磷肥。同时,严把提升质量关,确保将优质的化肥及时配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据了解,目前,墨江县春耕农资市场供应井然有序,截至2月底,全县就位各类化肥合计10360吨、农膜120吨、农药145吨、杂交稻种子37.606吨、杂交玉米种子427.231吨;全县备耕合计127930亩,价格相对平稳,可基本满足全县春耕农业生产需求。 德化镇农民水稻育秧忙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瓦燕玲 李冰云) 连日来,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星火村水稻育秧基地,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水稻育秧作业。 星火村上忙见村民小组村民李文良告诉笔者:“从开始撒种起算,一个月之后就可以移栽,我家有3亩多稻田,每年可以收获稻谷1500多公斤。” 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德化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深入到田间地头给农户“传经送宝”,及时解决在水稻育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育出合格的优质秧苗,为全年的粮食稳产打下基础。 据德化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金祥介绍,今年德化镇种植的是优质新软米品种“滇禾优615”,具有高产、抗旱、抗病强的优势,在去年的实验示范当中,最高亩产达到500多公斤,百亩连片的稻田平均亩产也可达到400多公斤。 2023年,德化镇计划种植水稻1300亩。下一步,德化镇将继续组织农科人员下地进田,盯紧选种、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指导农户科学生产,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江城县靠前监督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沈雷) 初春时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各地群众开始抢抓时节,开启新一年的春耕春种。江城县纪委监委派驻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紧盯全县春耕备耕工作,将农产品种植、惠农政策落实、农资储备等作为监督重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为全县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老乡,春耕期间的物资供给情况怎么样?价格波动大不大?备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工作推进中,江城县纪委监委采取实地走访、访谈群众、查看资料等形式,重点对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查截留挪用、冒领私分、套取骗取、滞留延压涉农补助资金和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面对面听取农户意见,收集问题线索,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切实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和技术难题,为春耕备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农业生产各项重点环节,全力服务保障春耕备耕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江城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希望通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责到位,问农所需、解农所忧、纾农所困,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镇沅县下沉监督当好春耕“守护人”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秦逍遥)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将护航春耕备耕工作作为近期监督重点,聚焦春耕农资保障供应、涉农资金补助发放、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下沉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资销售网点等地开展监督检查。 “今年春耕需要的种子、化肥、地膜等物资准备得怎么样?”纪检监察干部到者东镇者东村怕跌村民小组的农田里,向正在忙碌的群众了解春耕生产情况。在勐大美鲜农资店、德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资销售点,纪检监察干部详细了解职能部门开展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与检测、农药销售上岗证等相关监管情况,为春耕备耕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推进中,镇沅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紧盯农业生产重点环节,把监督“探照灯”架到一线,对监管责任落实、惠农政策落实、农业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跟进监督,为全县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