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3/19/ 10:37 点击:

 

景谷县聚力打造大白茶区域品牌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洁  杨帆 罗艳萍  杨丽娜  董来学  文/图)  日前,《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和《景谷大白茶》两个团体标准成功发布,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为普洱市第一个通过登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该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后,将有助于提高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茶产业的知名度,为景谷县打造“中国大叶白茶之乡”提供种源支持和科技支撑。

得知这一消息的民乐镇大村秧塔村民小组的茶农李如超十分高兴,他说:“秧塔大白茶获得国家认可后,我们种茶的信心更足了。”李如超告诉笔者:“自从父辈手上接管茶园后,种茶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家里以前一直卖的是原料毛茶,2018年成立了景谷倮亿搭茶叶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做成品,目前基地全部获得有机认证,每一片茶饼上都印有有机标志,刮开涂层,用手机一扫,茶叶信息就一目了然。有机认证前每公斤茶叶售价在60元左右,有机认证后最低每公斤可卖100元,台地茶最高的可以卖到每公斤500元,古树茶每公斤可卖2600元至5000元。”

为提升景谷大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民乐镇党委政府利用沪滇项目资金投资近220万元在秧塔村民小组建起了茶叶加工厂,目前茶厂已经启动对外招租。

近年来,景谷县坚持把大白茶作为全县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聚力打造景谷大白茶区域品牌。截至目前,景谷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63万亩(其中景谷大白茶18万亩、古茶园面积3.63万亩),涉茶人口有12万余人,当前取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87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茶园面积0.68万亩,获得有机认证证书58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总数排名全省第五位。2022年,全县茶叶产量13753吨,完成综合产值49.10亿元;共有茶叶企业(合作社)621家,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的有16家41个产品。

 

澜沧县种植灯笼果助农增收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飞雷  张银莉  李紫珏)   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朗镇引入灯笼果进行种植,通过科学管理,现已进入丰收期。

在酒井乡勐根村,成片的灯笼果已经成熟,村民们提着桶、背着篮子,在地里采摘灯笼果。村民咪喃勐告诉笔者,家里共种了10亩灯笼果,果子长势好,收购价格也不错,而且不愁销路,今年靠种植灯笼果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勐朗镇勐滨村的收购现场,只见村民们整齐排队,等待给果实称重。据收购商介绍,灯笼果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7至11元,价格稳定且高于市场价,村民不用担心低价格、无销路的问题。

据了解,最初灯笼果在澜沧县仅是零散种植,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低。2022年,澜沧县通过引入企业进村,鼓励村民规模种植,让旧产业焕发“新活力”。如今,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管理模式,灯笼果产业逐步在澜沧县焕发生机。据悉,企业已经与酒井乡、勐朗镇的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实现果实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村民收入更高、效益更好的目的。据统计,截至目前,澜沧县共种植灯笼果915余亩,估计亩产达20000元左右,可为百姓实现增收818万元。

 

娜允镇“四力合一”为产业振兴提档升级

普洱日报讯(孟连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围绕“党建引领+优势特色产业”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村、村村联动、群策群力的转型之路。

以组织引领之力,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镇党委积极推行“党建+优势特色产业”模式,实施了生猪扩繁场项目、牛油果产业基地项目、黄牛养殖项目,并成立娜允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村级集体组织,将牛油果产业培育为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之一。

以人才领航之力,把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方向。通过选拔配备、择优派任、调整撤换等方式,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意识强的“能人”“贤人”走上村书记岗位,并先后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名,8个村“一肩挑”工作全面铺开完成。推优配强村“两委”队伍,选育管培党员“土专家”“田秀才”42人。芒街村村民李章发在自己养殖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支部+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运营,成立孟连生发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目前李章发的牛场共养殖母牛76头,今年产小牛46头,年收入达58.2万元,同步带动养殖户10户,户均收益达3万元。

以项目谋划之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源联享。在储备项目库基础上,大力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采取出租商铺、产业基地、厂房等方式,打造循环资金链。如以“项目投资+村集体持有+引进专业企业有偿经营+保障村集体收入”为原则,建成扩繁养殖场,年收益达70万元。

以体制机制之力,点燃群策群力的干事创业氛围。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绩与村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按照“3322”的比例进行分配,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最大限度激发村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积极性。

  

团田镇滇红花开“钱”景好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自朝麟  熊闻伟)   每年三、四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团田镇各村组的田间地头只见大片大片的滇红花在风中摇曳,村民们迎来了丰收季。

据团田镇绿叶村大竹棚村民小组滇红花种植户李娅介绍:“滇红花抗旱耐热,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施肥少,管护简单。滇红花在烤烟收成后种下,次年3月采摘,每一株可以采摘4到5轮。今年家里种了6亩,每公斤干花价格在140元左右,每亩每年大约有3000元的收入。”

据了解,2023年团田镇8个行政村均有滇红花种植,共计600余亩,预计产值180万余元。种植方式以烤烟、滇红花、冬玉米轮换耕作的模式进行,让耕地一年四季不出现“空档期”,既丰富了产业种类又拓宽了增收渠道。下一步,团田镇将进一步推进滇红花产业规范化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好产业振兴致富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村美民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