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戴时俊 王瑞 自朝麟 熊闻伟) 每年的三四月份,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抚镇、团田镇的田间地头,成片的滇红花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进行采摘。 滇红花种植成本低、投入少、见效快,基于这些特点,墨江县组织群众在上一茬农作物收获后在地里轮种滇红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往,当地村民在冬季种植的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作物的亩收入在400至500元之间,种植滇红花后,村民们的收入翻了数倍。新抚镇平掌村新联村民小组村民杨荣说:“我家种了10余亩滇红花,收入有3万元左右,种植滇红花比种植玉米的收入更高。” 在团田镇绿叶村大竹棚村民小组村民李娅家中,院子里晾晒着的滇红花丝,让院子中弥漫着淡淡的蜜香味。李娅说:“滇红花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施肥少,每公斤干花价格在140元左右,收入很可观。” 2023年,团田镇8个村共种植滇红花600余亩,预计产值180万余元。耕地一年四季不出现“空档期”,既丰富了产业种类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墨江县通过盘活冬季闲置土地资源,夯实产业融合发展根基,走出产业振兴新路子。2023年,墨江县种植滇红花涉及8个乡(镇),种植面积为1892亩,预计产值567.6万元。 振太镇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凯) 时下,正值滇红花成熟、采摘、售卖的好时节。走进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黄梨村,漫山遍野的滇红花顶着金灿灿的花蕊,在春风中摇曳。 “今年滇红花长得很好,每公斤可以卖130元。我家种了3亩多,每亩起码有4000多元的收入。我们采收晒干后,村里会组织商户来收。”种植户杨明芳提起自家种植的滇红花时,脸上满是喜悦。 黄梨村结合本村土地资源,用好土地轮作空隙,发动90余户村民种植滇红花240余亩,户均增收1万余元。 近年来,振太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多种农作物轮作组合,提高农民综合收益,拓宽农民增收路子,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益智乡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秋莲 文/图) 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的千亩滇红花采摘进入尾声,耀眼的滇红花地里,到处是群众忙碌的身影。 益智乡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滇红花。“去年玉米收完后我种了4亩滇红花,亩产干花2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35元计算,可增收1万多元,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高多了。”村民罗恒波一边娴熟地将滇红花摘下放入箩筐中,一边高兴地说。 走进农户家,只见庭院里晒的都是金黄晃眼的滇红花。目前,益智乡有滇红花种植户200余户,种植面积近千亩,预计2023年产量可超20000公斤,增收300多万元。 据益智乡塘房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种植滇红花,村里土地撂荒现象没有了,土地复种率也提高了,滇红花成为继魔芋、茶叶之后又一重要增收产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