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他们播撒希望、演绎精彩,他们为梦想插上翅膀,为青春指引方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 教师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凭栏远眺、开阔胸襟,让我们懂得真、欣赏美、学会爱。教师为我们聚拢一束光,让我们登高而望、开阔视野,让我们互相看到、寻找价值、发现意义。 生命因教育而丰盈,人生因教育而生动,未来因教育而精彩。目前,普洱市有一线教师2.74万人,本版刊发的优秀教师只是他们的缩影。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致敬每一位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教师们。 “我一直坚信并心怀感恩,这是一趟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继续回到普洱这片土地,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颜 文/图)“舍不得呦!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随着《实在舍不得》的旋律在思茅一小缓缓响起,黄子轩的支教旅程画上了温馨而圆满的句号。在学生的不舍泪光与家长的深情挽留中,他不仅收获了满满的肯定,更见证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许多感人的画面深深烙印在了2-125班53位同学和家长的心中。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黄子轩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内心坚定的信念。2023年8月,他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憧憬,踏上了前往普洱的征程。这个他只在地图上看到过的地方,如今成了他实现青春梦想的一个站点。 新环境、新工作、新开始,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状况,黄子轩没有退缩。面对一群天真可爱却调皮捣蛋的孩子,以及那些年纪可能比他的父母还大、对他将信将疑的家长们,他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满腔热情迎难而上。一年来,他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 支教期间,黄子轩积极参与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创新活动。他深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他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任教学科与多领域知识的有机结合,大胆实践语文思政、艺术思政,赓续母校“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红色基因,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黄子轩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全面的教育,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让课本变“厚”。他深知,传统的课本内容虽然基础且重要,但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学习,还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和有趣知识。因此,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兴趣,不断挖掘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话题和实用知识,将它们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黄子轩不仅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点,还经常给孩子们分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繁华景象,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他分享各种见闻和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包括参加建党百年广场献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央视春晚等难忘时刻,以此激发孩子们对广阔世界的好奇心。他还引导孩子们关注社会热点、探索科学奥秘、品味文化韵味,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同时,黄子轩利用休息日进行家访,与家长深入交流家庭教育理念,希望他们能够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他的用心与付出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尊重。 除了教学外,黄子轩还与研支团的老师金星希创办了云南省思茅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石榴籽”合唱团,并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将合唱团取名为“石榴籽”,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籽籽同心、声声传情,共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团结奋进之歌。 一年的努力见到了成效。黄子轩所带班级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语文和道法成绩均有了显著提高;合唱团不仅多次公开展演,还获得了诸多奖项。家长们对他不吝赞誉,表达了对这位年轻教师的喜爱与肯定。他们坦言,黄子轩不仅带来了新知识,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为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谈及支教的初衷与收获,黄子轩感慨万分。他表示,母校“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是他前行的动力源泉。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他更希望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在他看来,这一年来的最大收获莫过于结识了一群最可爱的人——纯真可爱的孩子们、真诚质朴的家长们以及业务过硬、善良热情的同事们。 对于普洱这座城市,黄子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喜欢普洱飘香的茶叶和美味的菌子,更爱普洱人民的善良与热情。当他即将离开这片热土时,家长与孩子们为他举办的欢送仪式让他感动不已。那一刻的泪水不仅是对离别的不舍,更是对孩子们成长的欣慰与骄傲。 面对记者的提问,黄子轩坚定地表示:“我一直坚信并心怀感恩,这是一趟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继续回到普洱这片土地,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深知,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他播种下的热爱、坚持、团结、奋斗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相信普洱的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成长和成就来回报这片土地和所有为他们付出过的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