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行普洱分行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服务普洱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围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核心目标,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优化金融风险防控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等,积极探索、努力拼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频共振 服务地方实体经济“见实效” 聚焦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推动普洱市房地产行业企稳回暖。2024年,中央再次就房地产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推动各省、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农行普洱分行迅速行动,对鼎城国际三期项目授用信2亿元,占全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投放量的74.62%,是全省第一批协调机制落地中唯一的普洱项目,有力支持了“白名单”项目建设,为普洱楼市打了一剂强心针。 聚焦重点产业,助力普洱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生根。把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云景飞林、普洱华能华东、普洱国能、安琪酵母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强化省市县三级行沟通协调,建立项目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是全市唯一一家对云景飞林、普洱华能华东、安琪酵母均有信贷投放的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末,支持建设宁洱富强光伏项目、宁洱裕和光伏项目、景谷民乐光伏项目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累计授信10.87亿元。除对云景飞林投放2亿元项目贷款外,还投放0.9亿元流动资金,支持其轻质超强刨花板生产线投产。通过信用方式,累计向安琪酵母投放1亿元流动资金,全力为招商项目的顺利落地、快速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金融支持。 

服务“三农” 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出实招 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持续巩固“七彩云南·普洱贷”在普洱茶区独有的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与茶企、茶商、茶农的信贷融合。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制定多元化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打造“龙头+农户+合作社+经销商+商城+N”的全产业链发展的“5+”样板模式,“七彩云南·普洱贷”全系产品覆盖澜沧古茶上、中、下游客户群,实现金融支持普洱茶产业链全覆盖。对澜沧古茶投放贷款4.46亿元,与农银国际合作,助力其成功在港股上市,成为普洱茶第一股。截至2024年,累计发放“七彩云南·普洱贷”82.83亿元,余额15.13亿元。 助力咖啡产业发展。立足全市咖啡全产业链发展,农行普洱分行依托普洱市咖啡产业资源禀赋,围绕产供销各环节精准匹配金融服务,强化产融结合,提升金融体系与产业体系的适配性,促进产业需求与金融供给实现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首创“乡村振兴·咖啡贷”全系产品,填补金融服务咖啡全产业链的空白,农行普洱分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咖啡贷”4.99亿元,余额3.59亿元,惠及咖农4300余户,推动经济热点成为金融亮点。 精准支持林产业发展。厚植“绿”底色,依托普洱打造“千亿级”林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示范银行”先导作用,创新、推广林产业链信贷产品,支持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累计发放林产业贷款24.52亿元。 农行普洱分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三农”“领军银行”“主力银行”的承诺。 

提质增效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科技金融”激活发展动能。及时获取科技型企业客户清单,主动开展走访对接,充分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及经营状况;持续推广“科创贷”“科技易贷”产品,通过批量担保简化贷款流程,提高科创型企业融资服务质效。 云南格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思茅区思茅街道工业园区莲花片区,属于云南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一家以土壤微生物技术为核心,依托先进土壤检测技术和科学配肥技术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提供作物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供给方案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案的生物技术企业,拥有Ⅱ类知识产权15项,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主要针对普洱市的咖啡、烟草、茶叶三大经济作物开展市场服务和销售。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研发费用也随之增加,企业面临着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农行普洱分行的客户经理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主动上门进行走访调查,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及资产情况,向公司推荐了针对科技型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的“科技易贷”产品,为企业发放了500万元流动资金。截至2024年末,农行普洱分行科创贷款余额11.08亿元,净增3.83亿元,增速达52.77%,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以“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农行普洱分行立足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实际,巩固传统绿色领域优势,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全力对接普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精准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普洱以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闻名遐迩。茶光互补光伏项目“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模式,将光伏产业与茶产业有机融合,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产业的协同共进。在了解到华能华东(普洱)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将在普洱市开工一批次集中式光伏项目后,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一同到公司考察,积极与项目方进行对接,省、市、县三级联动,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方案,及时到项目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对公司在普洱建设的4个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累计授信8.47亿元,用信3.07亿元。截至2024年末,农行普洱分行绿色信贷日均余额39.46亿元,净增9.6亿元。 以“普惠金融”扩大金融产品覆盖面。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惠及更多经营主体。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金融惠民利企初见成效。组建工作专班,聚焦“两张清单”,迅速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截至2024年末,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授信759户,金额9.75亿元,实现投放635户,金额6.16亿元。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02亿元,净增13.02亿元,四行存量、增量市场份额分别为57.23%、60.38%,均排名第1。大力开展以农户贷款为核心的个人贷款业务,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截至2024年末,个人贷款余额115.81亿元,较年初增加19.26亿元,增速达19.95%,增量同业市场份额的50.22%,增量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居全市同业首位。 以“养老金融”传递金融服务温度。无障碍通道、老花镜、放大镜、拐杖、医药箱……在农行普洱分行的30个营业网点,适老化服务设施及物品配备完善,超柜电子指纹签名、扩展大字版业务范围等适老化设备更新并投入使用。网点作为服务客户的“主阵地”,农行普洱分行做优厅堂适老化客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办理业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对视力、听力、行动不便,存在阅读、书写困难的老年客户,提供适需帮助或全流程陪伴服务,进一步做优特殊群体的服务体验。同时,农行普洱分行不断增强三大支柱养老金融服务质效。积极宣传个人养老金服务,营销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提供消费信贷、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以“数字金融”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农行普洱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金融+场景”的服务模式,搭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紧紧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教、娱等生活需求,通过智慧医院、智慧校园和智慧停车项目的使用,将金融服务全方位渗透并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效满足民生领域多样化金融需求,全力推动智慧生活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民生,满足客户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模式,依托“融信服平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2024年,累计授信787户,新增贷款金额49.55亿元。 

坚守初心 做好民族团结“答卷人” 金融服务“零距离”。为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有效覆盖金融服务空白区域,农行普洱分行将移动金融服务车开到乡(镇)、村寨进行上门服务。2024年8月20日23时4分,思茅区发生4.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农行普洱分行迅速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派移动金融服务车前往震中倚象镇开展流动金融服务,为受灾群众提供现金支取、账户查询、账户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全方位保障震区资金需求;对灾后恢复生产的相关信贷需求及合理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农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各类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同时,开启多种渠道主动对接震区受灾个人及企业,急事急办,做好贷款审批、投放等金融服务保障工作。 “兴村富民”工程深耕农区。积极探索实践“银村”合作新模式,与177个村签订“兴村富民”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强化与村“两委”的合作,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农行客户经理走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庭,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实现农户贷款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运作,提高了办贷效率。截至2024年末,对1327个行政村整村授信覆盖率达76%,农户信息建档户数6.32万户,授信户数6.29万户,授信金额92.28亿元,用信金额52.75亿元,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3.37%,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积极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转型升级,以满足农户综合金融业务办理需求,特别是以惠农惠民“一卡通”业务需求为出发点,累计发放社保卡150.16万张,设立惠农服务点865个,实现乡(镇)覆盖率100%。 坚守“金融为民”,金融助力民族团结。农行普洱分行坚决扛牢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政治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与金融服务有机融合,形成“嵌入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模式。 特色化服务凝聚金融动能,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为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农行普洱分行辖区10个网点的工作人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耐心地为客户解答疑问、办理业务,展现了普洱独特的民族风情。此外,农行普洱分行在网点的装修改造过程中,积极融入少数民族元素,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网点,将现代智能服务设备与多彩民族文化相结合,给客户带来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 开展民族语言宣讲,让金融服务更接地气。在辖区网点成立岩康佤语工作室、云香拉祜语工作室,为佤族、拉祜族客户提供专属暖心服务。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近万户佤族、拉祜族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提升了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双语”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制作了7部少数民族语金融知识宣传片,并在普洱融媒平台、网点大厅播放。组建少数民族宣传队伍,开展主题党日、“惠农日”、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深入少数民族占比高、消费者金融知识需求迫切的村寨,以拉祜语、佤语、傣语、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宣传,广泛宣传金融知识和产品,切实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重点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针对老百姓正确识别电信诈骗套路等需求,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普遍类型和新型骗术,帮助群众识别诈骗话术,防范非法集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开展“民族语言+金融知识”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金融素养。(本版文图均由农行普洱分行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