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洱市商务经济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88亿元,增长7%,增速跃居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批发业销售额完成370.32亿元,增长5.6%,增速全省第九位;零售业销售额完成304.66亿元,增长7.4%,增速全省第九位;外贸进出口总额73.6亿元,绝对值稳居全省第六,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19.5万吨,出入境人员及车辆分别增长124.4%、24.5%……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普洱市商务系统紧扣国家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创新施策的生动实践。 
消费复苏:内需引擎释放澎湃动力 普洱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稳增长扩内需、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统筹抓好商贸领域稳增长和保民生工作,在项目资金安排、展览促销上优先支持重点商贸企业,不断完善乡村商业基础设施,促进社会消费持续发展。 项目撬动培育经营主体 普洱市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在成功争取到3240万元补助资金后,迅速启动了思茅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参与购物广场的现代化建设,让这些购物广场不仅成为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地标;助力城镇商贸中心的优化升级,吸引周边乡镇居民前来消费;积极推动村组便利店加盟经营,让优质商品和便捷服务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大力推进城区集贸市场智慧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场交易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让市场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此外,还积极探索搭建城乡集贸市场商品供应链体系,从源头到终端,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引导天生祥超市转型升级,建成了现代化的集采集配中心,发展社区连锁经营网点17个,引导新华书店建成校园书店17个,通过开展校服、家电、电脑等跨界促销活动,促进了限上零售业的持续增长,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 为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便捷地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普洱市商务局积极引导新华书店、天生祥超市等限上商贸企业创新思维,采取租赁、合作等方式,快速扩大以旧换新销售网点。2024年,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发放补贴资金7738.51万元,拉动零售额5.62亿元。 
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底数摸排工作,详细了解市场上各类旧消费品的存量、使用年限等信息,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引导汽车、家电家居企业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线上比价、线下体验,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感。 融合联动拓展消费空间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在思茅主城区建成夜食、夜购、夜演、夜游商业街区。在规范经营的同时,通过延长营业时间、举办夜间促销活动等方式,有效延长了消费时段,激发夜间消费活力,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经济“火”起来。 为提升城市商业品质,优化商业布局,普洱市将划行规市列为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领建项目,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建成了孟连咖啡主题街区、镇沅河畔夜市、澜沧新街等10个重点特色街区。特色街区的建成,不仅增强了街区商业氛围,还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同时,积极推动游购娱融合发展,组织重点餐饮、零售企业参与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旅游节、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等活动,将展览购物、文化娱乐、旅游消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消费场景,带动了文旅消费的快速增长。 “电商+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景迈山申遗成功为契机,建成景迈山翁基古寨直播基地,围绕普洱茶咖、牛油果、坚果等农特产品优势产业资源,实施“数商兴农、电商主体载体培优”工程,组织开展“2024年网上年货节”“双品购物节”“茶咖网络购物节”“我在云南品春茶普洱站活动”“618购物节”等活动。2024年,全市实现网络销售额27.3亿元,同比增长26%。
开放引领:口岸经济铺就国际赛道 2024年,普洱市商务局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指导、平台搭建等多种方式,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外贸领域,新增外贸经营主体1202户。2024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3.56亿元,其中,进口完成47.6亿元,煤矿、稀土、木材、甘蔗进口分别增长17.1%、57.8%、18.6%、247.3%;出口完成25.69亿元,咖啡、酵母、松香出口分别增长426.3%、26.9%、89.1%,有效优化了外贸结构,稳住了外贸基本盘。 口岸建设夯实开放基础 充分发挥勐康国际口岸功能,加快勐康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成功招引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在贸易模式创新方面,积极鼓励企业探索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普洱江城泰寮进出口有限公司、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茶叶、蔬菜等产品成功出口至老挝和越南,提高了贸易效率。 
大力发展边民互市产品落地加工,通过招引滇强食品、江城泰寮、果茗农业等优质潜力企业在勐康口岸开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进一步提升边民互市贸易附加值、延伸产业链。2024年,实现边民互市贸易额9.2亿元,参与互市边民累计达11.5万人次,带动边民增收568万元。 有序推进孟连口岸转型开放为国家级口岸工作,完成孟连口岸专项规划,孟连口岸勐阿查验货场、边民互市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勐康口岸增设药材进口边境口岸和粮食、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国家批准,2025年1月25日,勐康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首批老挝香蕉顺利通关入境。龙富口岸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完成投资约6500万元。 外贸转型优化结构布局 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加快锡矿、大理石、甘蔗、橡胶、木薯等产品进口加工和机电组装、小商品、咖啡、酵母、蔬菜出口等产业发展,形成具有普洱特色的外贸产业体系。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报关报检、物流运输、金融保险等,提升普洱市外贸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依托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国际精品咖啡博览会、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墨江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重要展会和节庆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投资洽谈、贸易对接合作。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促成国内外咖啡订单1.16万吨、2.87亿元,签约13个项目2.38亿元。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现场交易额达1185万元。 充分发挥普洱国际贸易投资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国际经贸合作交流渠道。举办普洱市外资外贸交流合作座谈会和省内外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持续加大外资招引和项目招商力度,跟踪服务云之道咖啡、雪茄客、中广核新能源等外资企业项目落地落实,持续推动澜沧江华能增资扩股。今年以来,新增外资企业9户,实际利用外资526万美元,较去年增长3倍。 国际合作深化经贸纽带 依托中老(丰沙里省)替代种植示范项目、境外农产品加工厂等载体,普洱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境外建设橡胶加工厂16个,粮食加工厂8个,咖啡和茶叶加工厂5个,稳步推进替代种植产业发展。2024年,完成替代种植返销进口达40万吨、货值达17亿元。 
加快推进中老(丰沙里省)替代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完成投资4017.71万元。普洱市对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勐乌乡乌怒学校援外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总投资85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获得对外投资资质企业24户,累计完成对外投资1.35亿元。
物流赋能:畅通经济“血脉” 加快构建以宁洱物流枢纽为核心,孟连、勐康、龙富口岸为支点,县区物流园为抓手的“1+3+N”现代物流体系。以宁洱为中心积极申报省级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普洱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景东、镇沅、墨江等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9个县实施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普洱现代物流产业园可研编制工作顺利完成,中老铁路沿线墨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景东建成两个冷链物流园区,中农联·滇南国际农博城一期一标段、镇沅无量山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综合园区竣工验收。建成思茅中农联及庆丰冷链中心、墨江预制菜产业园、澜沧智慧物流共配中心一期工程、孟连勐阿粮食水果冷链物流中心。云南牛油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为第三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省级试点企业。加大省级铁路运输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公铁联运”,不断提升宁洱货运站集货能力。2024年,中老铁路普洱段到发货物14.77万吨,同比增长12.3%。 
下一步,普洱市商务系统将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外贸外资提量增质、优化提升开放平台,稳住基本盘、扩大增长点、挖掘新潜力。从“内需扩容”到“开放提质”,从“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以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供给,确保“三年上台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本版文字由普洱市商务局提供 图片由普洱市商务局、普洱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