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普洱市基层治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加强党建统领,促进机制优化,充分发挥微网格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希骋)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公安局以机关党建特色项目为牵引,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进天网、警网、民网“三网工程”,实施智慧、预防、民生“三项警务”,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擦亮善治墨江“新名片”。 科技赋能织密“天网”,“智慧警务”提质增效。坚持向科技要警力,构建“政府+村组+企业+农户”共建模式,在全县城乡复杂区域、重点路段及农户家中安装监控,织密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完成“平安墨江”智能升级工程,将863套前端感知设备和2030路公共监控接入情指中心及派出所指挥室,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控全程”,科技强警成效凸显。 打防结合织牢“警网”,“预防警务”精准发力。依托“情指行”工作机制,科学划分“1、3、5分钟”双快处置圈,在城区推行“巡特警+交警+派出所民警”街面交叉巡逻防控新机制,依托公安大数据资源、视频实景指挥系统,形成“警网”闭环。在农村推行“一村一辅警”模式,整合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大力推进“蓝警服+红袖标”联防联控。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通过“三个定时见面”工作法,抓实问题少年教育管理,依托警校共建机制,在全县124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法治副校长,增设“党员护学岗”勤务,督促学校落实校园安全。 党群共建织密“民网”,“民生警务”温暖民心。做强群防群治队伍,将“党建+民力”作为红色引擎,充分发挥15名派出所所长进乡(镇)政府领导班子、150余名党员民辅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的优势,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行“义警+治安巡逻+宣传防范+矛盾调解+服务群众”工作新模式,组建治安防范队伍,走出一条新时代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组建以党员民警为主体的“党员民警+综治干部+司法干警+两委干部”矛盾纠纷化解联动队伍,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解答群众户籍、出入境等咨询问题。延伸服务触角,推行“党员示范岗”“背包警务”“流动车管”等便民措施,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