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这座因茶与咖啡闻名的城市,正凭借“创业之城”的新名片焕发出蓬勃活力。在当下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创业是驱动城市进步、促进就业、汇聚人才的关键引擎,而普洱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在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潜力。 近年来,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普洱市携手共建“创业之城”,从服务供给、人才引培到资源共享,全链联动、全域创业的大幕就此拉开。以产聚人、以创促业、以业兴城,普洱找到了城市发展的“加速密码”。在墨江县联珠镇曼海村,外来创业者熊献贵、赵发英夫妇的咖啡书吧生意红火。在曼海村,共享旅居新模式将村寨变经营场所、资源变经营产品、群众变经营主体,外来新村民与本地村民一同投身创业,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是个体的创业实践,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成功落地,体现了普洱在探索多元创业路径上的积极尝试。 为了给创业者搭建广阔舞台,普洱精心打造了众多创业载体。从那柯里创业小镇到月光小区(大院1955)创业社区,从普洱咖啡创意创业街区到各个创业村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创业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月光小区的“逆生长”堪称典范。曾经基础设施滞后的老旧小区,借助“城区改造+创业”模式,深挖文化资源,融合茶咖文旅元素,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活力的创业社区,吸引41家创业主体入驻,带动120多名居民就业。这种将城市更新与创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做法,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普洱市还标准化打造“1+9+N”创业平台矩阵,通过创业孵化园、创业社区等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无论是找政策、找专家、找人才,还是成果转化、项目增值,创业者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得到“一对一”解决。这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如同坚实的后盾,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在思茅区老爪箐居民小组,曾经因基础设施薄弱、资源闲置而制约发展,在党支部书记王霞的带领下,成立文旅合作社,乡村咖啡馆、茶文化空间等新业态蓬勃发展,16家创业主体在此扎根,带动百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这正是普洱创业平台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它让乡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创业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创业之城”建设深入推进,普洱市成功申报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培育打造18个创业平台聚集创业主体3954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带动就业87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是一个个家庭生活的改善,更是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普洱在“创业之城”建设过程中,将良好的创业生态深度融入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等重点环节,以创业赋能人才招引、资源汇聚、产业振兴,真正实现了以业兴城。 展望未来,普洱“创业之城”建设前景广阔。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像熊献贵夫妇、王霞这样的创业者在普洱这片土地上追逐梦想。普洱应继续发挥自身生态、文化等优势,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落地。同时,进一步加强创业平台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发展,形成更强大的创业合力。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特色产业,如茶产业、咖啡产业等,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普洱特色的创业产业集群。此外,还需注重创业文化的培育,让创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普洱“创业之城”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正朝着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方向大步前进。在创业的浪潮中,普洱必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实现人才与城市的美好双向奔赴,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范星)
本文来源:普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