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凝聚合力,精准把握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通讯员 杨绍东 吴芳 文/图)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高寨村高寨村民小组,村民张家伟一家的生活曾布满阴霾。一家6口人,老人被病痛纠缠,孩子尚在求学阶段,家庭的生计重担,几乎全压在张家伟夫妻二人肩上。面对生活的困境,张家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希望又在何方?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2021年,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派驻高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秦林敏,带着热忱与关怀,踏入了张家伟的家门,深入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生产情况。在交流过程中,花坛里几株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的重楼吸引了他的注意,也萌生出了一个想法。经过对高寨村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及中药材种植前景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后,秦林敏鼓励张家伟勇敢尝试种植重楼。 在秦林敏的鼓励下,张家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精心培育了一亩重楼种苗,辛勤的付出最终换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这笔收入对张家伟一家来说,宛如一场久旱后的甘霖,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此后,张家伟干劲十足,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拥有近9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家庭年收入逐年攀升,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张家伟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蜕变。在张家伟的示范引领下,众多村民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纷纷投身中药材种植行业。秦林敏多方联系,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村民们的致富之路保驾护航。 张家伟一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驻村工作队辛勤付出的生动写照。他们每日扎根基层,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精准把握村民的实际需求,千方百计谋产业,多措并举促振兴。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及人脉资源,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共同谋划乡村的发展蓝图,真正做到驻身又驻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秦林敏感慨:“我们现在已经是高寨村的一分子,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赢得大家的认可。” 驻村工作队深知,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始终坚持因户施策,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并大力推动金银花、万寿菊、土鸡养殖、冬早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通过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多样化途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用“线上交流+入户走访+面对面宣讲”的工作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村民谈思想、拉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效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通过持续不断地向党员群众宣传耕地保护、医保养老、务工培训等惠民惠农政策,让这些政策的“好声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统筹力量,将全村党员干部纳入网格并任网格员,将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引导和规范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达到了“有事不出网格、美德传遍村庄”的良好效果。 如今,走进高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新画卷。道路宽敞整洁,村庄环境优美,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令人欣喜的变化,都离不开一批批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们接力奋斗,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惠农助民等多个维度持续改善百姓的民生福祉,让高寨村村民不断兑现“幸福收获账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