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院坝协商 建设文明村寨——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摘登(二) 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103场次,参与协商3289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19项,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院坝协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和红河州绿春县政协联合开展“接边交融携手共治促发展”院坝协商,开创了全省政协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商‘除’安全隐患建设和美乡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联盟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分外甜’山沟挑起‘金扁担’”、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保护传统佤族村寨”等工作亮点频出,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刊登报道。2025年2月,省政协发布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名单,普洱市有10个案例入选,现将案例摘登如下。 协商议题: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幸福家园 协商平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景谷县政协民族宗教和社会法制委主任刀伟 协商人员:景谷县政协有关人员、政协委员,勐班乡、村、组干部以及乡贤人士、群众代表,县民宗局、县自然资源局、部分企业及规划专家共98人。 协商背景:多民族聚居村社会治理难 勐班乡安乐村芒乃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集村,共有农户192户742人,居住着傣族、彝族、回族、拉祜族等14种民族,存在居住拥挤、社会治理问题多、群众团结意识淡薄、产业“散小弱”等问题。 2024年9月,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查找问题根源,听取群众诉求,多方征求意见,景谷县政协决定以“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幸福家园”为议题,协商讨论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少数民族文化优势,把芒乃村民小组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协商过程:共商共谋合力破解民族工作难题 会议介绍了芒乃村民小组的基本情况、商前调研情况和群众诉求,与会人员紧扣“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幸福家园”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达成了四项共识。一是以“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引进良种良法,发展高原特色订单农业。开展农田无害化种植培训,努力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打造“稻米香”有机品牌。二是依托“芒乃佛迹”和打草席传统手工技艺,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寨。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两污”治理和美化亮化设施建设,规范垃圾收集处理,打造宜居和美乡村。四是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家庭和美的幸福村寨。 协商成果:部门联动凝聚力量促团结 景谷县政协将协商共识报送县委,得到县委的高度认可,并安排县级相关部门认领工作,全面推动协商成果转化。勐班乡党委、乡政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作专题汇报,与县级部门对接相应工作,组织部门到村组召开党组织会议,提升党组织引领能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业部门派出专家组到实地指导田园规划并开展良种良法培训。文旅部门负责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下乡展演活动等。住建、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审批、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等工作。司法部门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开展普法强基工作,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协商启示:协商绘就“同心圆” 一是以“准”为首要,以“实”为基础,以“效”为根本,精准确定协商议题,扎实开展协商调研,做好协商“后半篇”文章,有效转化协商成果。 二是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基层工作法,架起联系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三是以院坝协商征求“金点子”,以共商共谋“汇民智”,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在用心用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