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院坝协商 建设文明村寨——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摘登(二) 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103场次,参与协商3289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19项,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院坝协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和红河州绿春县政协联合开展“接边交融携手共治促发展”院坝协商,开创了全省政协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商‘除’安全隐患建设和美乡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联盟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分外甜’山沟挑起‘金扁担’”、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保护传统佤族村寨”等工作亮点频出,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刊登报道。2025年2月,省政协发布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名单,普洱市有10个案例入选,现将案例摘登如下。 协商议题:建设国庆乡和平村老余寨村民小组彝族舞蹈队 协商平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国庆乡和平村老余寨村民小组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江城县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李启学 协商人员:江城县政协有关人员、县政协委员,国庆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和平村“两委”干部、老余寨村民代表等30余人。 协商背景: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和平村老余寨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村寨,共有58户259人。该村民小组有一支彝族舞蹈队,能表演10余种彝族歌舞,参加县、乡、村各级活动100余场次。尽管舞蹈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队伍管理、节目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江城县政协以“建设国庆乡和平村老余寨村民小组彝族舞蹈队”为协商议题开展院坝协商,为各方提供交流协商的平台,共同探讨彝族舞蹈队的建设工作。 协商过程:守护民族文化瑰宝 协商议题确定后,江城县政协调研组先后4次深入村寨开展座谈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初步确定了具体协商事项。 2024年4月28日,院坝协商议事会在和平村老余寨村民小组召开。主持人介绍了此次院坝协商活动的背景,调研组成员介绍了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协商议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 协商成果:推动民族文化建设 一是确定队伍名称为老余寨文艺队。二是强化队伍建设,配备设施设备,为舞蹈队的训练和表演提供硬件支持。三是为舞蹈队配备民族服装,更好地展现彝族文化特色,增强表演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四是将人员培训纳入县文化馆项目,每季度到老余寨村民小组开展民族歌舞等培训,提高舞蹈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文艺素养。五是明确文艺队至少能独立完成12个彝族特色节目,深挖彝族文化,不断尝试小品、相声等表演形式,丰富文艺队的表演内容,提高综合表演能力。六是配齐配强文艺队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办法,使舞蹈队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保障舞蹈队健康发展。 协商启示:民主协商搭平台 一是坚持协商民主。院坝协商以接地气的形式帮助基层解决了文化发展的问题,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决策,尊重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使决策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是坚持协同合作。通过开展院坝协商,充分表明了政府、政协、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村民等多方参与的重要性。各方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视角,依托政府的资源调配、政协的组织协调、文化专家的专业指导以及村民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推动了舞蹈队建设和彝族文化发展。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