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院坝协商 建设文明村寨——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摘登(二) 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103场次,参与协商3289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19项,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院坝协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和红河州绿春县政协联合开展“接边交融携手共治促发展”院坝协商,开创了全省政协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商‘除’安全隐患建设和美乡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联盟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分外甜’山沟挑起‘金扁担’”、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保护传统佤族村寨”等工作亮点频出,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刊登报道。2025年2月,省政协发布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名单,普洱市有10个案例入选,现将案例摘登如下。 协商议题:培育发展甘蔗产业助推耕地保护工作 协商平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大山乡院坝协商议事会 主持人:澜沧县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海峰 协商人员:澜沧县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成员,大山乡党政及部门负责人,大山乡芒海村、平田村、团山村“两委”负责人,村民小组干部、甘蔗种植户代表等30人。 协商背景:人口外流严重土地无人耕种产业支撑不足 大山乡因大部分劳动力外流,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撂荒问题突出,农业产业支撑不足,群众收入主要靠务工和一些传统种植养殖业,增收渠道单一。 澜沧县政协搭建平台,召开“耕地流出整改与蔗糖产业互促互融”专题协商会议,出台了4项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助推耕地保护工作和蔗糖产业发展互促互融,澜沧县政协通过深入村组开展调研,与村组干部、农户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清单,为顺利开展协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过程:聚焦问题广开言路凝聚共识 以发展蔗糖产业、助推耕地保护、助力文明村寨建设为目标,澜沧县政协搭建协商平台,政协委员、基层各级代表和糖业公司相关人员聚焦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大量被撂荒、产业支撑不足、甘蔗种植管理技术不全面、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意见建议,最终达成五点共识。一是由乡党委政府引导、村“两委”统筹、村民小组负责,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动员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适度规模性发展甘蔗种植业,带动更多群众种植甘蔗或就地就近务工。二是因地制宜,提高机械化程度,代替人工进行开挖、种植、除草、喷药、砍运等工作,节约劳力,降低成本。三是由糖业公司牵头组织,加强甘蔗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适时组织外出考察活动。四是加强蔗区道路维护,农户负责平时管护,公司负责用机械维修道路。五是由中云上允糖业有限公司加强统筹,以“公司负担一点、农户负担一点”的方式,尽可能地减轻农民的甘蔗运输压力。 协商成果:强力推进甘蔗种植 会后,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细化措施,在大山乡适宜种植甘蔗的村组进行动员和宣传,全力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甘蔗种植。通过加大机械化作业,大量节省了劳力,大幅提高单产,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种植效益。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开发,引进甘蔗种植大户带动广大群众种植,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拓宽村集体和群众的增收渠道。 协商启示: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本次院坝协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相关部门落实责任,村组干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理念,做到了把产业发展的事、群众增收的事、乡村振兴的事、“一老一小”的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做。院坝协商平台,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难题,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协的温暖。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