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院坝协商 建设文明村寨——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摘登(二) 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103场次,参与协商3289人次,推动办理民生实事119项,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助推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联共管”院坝协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政协和红河州绿春县政协联合开展“接边交融携手共治促发展”院坝协商,开创了全省政协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协“商‘除’安全隐患建设和美乡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联盟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分外甜’山沟挑起‘金扁担’”、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保护传统佤族村寨”等工作亮点频出,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刊登报道。2025年2月,省政协发布2024年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名单,普洱市有10个案例入选,现将案例摘登如下。 协商议题: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破解农村留守难题 协商地点: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新厂村 主持人:西盟县政协副主席田维荣 协商人员:西盟县部分政协委员,新厂镇分管领导,新厂镇派出所、综治维稳、社保、司法、农科、卫生等部门负责人,新厂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厂村各村民小组干部、群众代表等。 协商背景:农村“一老一小”难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一些留守在乡村的老人与儿童在身心健康、物质保障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截至目前,新厂镇亟须关爱的“一老一小”群体总数已达182人,其中留守老人7人、留守儿童175人。通过院坝协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明村寨建设,成为群众所期所盼。 协商过程:聚焦“一老一小”献良策 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24年6月28日,西盟县政协“关心关爱农村‘一老一小’破解留守难题”院坝协商议事会在新厂镇新厂村举行。 讨论中,与会人员将“村中事”视为“自家事”,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出发,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协商结果:务实举措惠民生 一是构建机构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效能。健全完善“一老一小”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担负起领导职责,精心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及责任人,有序开展日常工作。 二是摸清底数、分类管理,强化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与关爱。全面深入开展排查摸底工作,及时采集并完善相关信息。建立镇、村、组、学校四方紧密联动机制,督促留守儿童家庭依法履行监护、抚养、教育等责任和义务。同时,构建镇、村、组三级包保责任制,联合卫生院、学校、司法所等机构定期开展遍访服务,深入开展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进一步强化心理疏导。 三是掌握实情动态,强化对留守老人的关心与服务。全面准确地掌握留守老人的底数、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看情况等信息,督促赡养义务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包保责任人定期探访农村留守老人制度,及时了解或评估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积极开展留守老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留守老人能够享受到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对于特殊老人,要实时跟踪掌握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开展关爱救助服务。 四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从源头上破解留守难题。加快发展甘蔗、速生丰产林、坚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企业”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 会后,与会各方根据会议协商共识,迅速推进各项关爱措施落地实施,并对关爱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与反馈,确保“关心关爱农村‘一老一小’破解留守难题”院坝协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造福于民。 协商启示:凝聚各方力量竭诚服务群众 一是始终紧扣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将协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置于解决群众最为关切的难点焦点问题之上,确保协商工作贴近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期盼。 二是广泛汇聚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协商主体的积极作用,为群众提供更为广阔的参与平台。 三是充分利用院坝协商平台,为广大群众搭建参与议事、表达意愿的桥梁,增强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