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普洱市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聚焦村庄美、产业兴,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普洱日报讯(宁洱县政府办 同心镇党委)2024年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澜泥坝村民小组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多措并举推进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三强化”增添新场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千万工程”工作方案与示范标准,充实“千万工程”工作专班,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包保到户,根据整治标准逐户制定“一户一方案”,包保干部每周到户指导,确保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户户有人管。截至目前,已规范农户家庭环境53户,清理乱堆乱放400余处、乱搭乱建80余处。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村两委领动,党小组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模式,实现“户美、组美、村美”的目标。强化经验学习借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标准,开展集中观摩、小手拉大手环境整治等活动,以实现“小家美”带动“大家美”的目标。 “三着力”拓展新业态。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着力做好产业承接。做强特色品牌,完善扶持措施,丰富产业业态,种植香橼30亩、芭蕉20亩、红薯20亩,带动群众增收10万元。依托农业产业优势,着力壮大传统农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推广为重点,推广应用高效栽培技术、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科技创新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难题。2024年,种植茶叶369亩,茶产业收入73.8万元;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300余亩,产值32.1万元;种植姜、油菜等经济作物50余亩,产值86.72万元。着力深挖文旅资源。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等机制,建立“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培育“庭院经济”“民宿经济”“研学经济”等特色产业;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和茶马古道文化,打造马帮文化研学点,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经济。 “三提升”改善新风气。提升活动丰富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理论宣讲、专家义诊、科普宣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农民绝版木刻、马帮菜制作培训等。提升制度完善率。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推行“门前三包”,让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提升乡风文明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树立文明新风促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自觉参与者、践行者,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