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舌尖上的月光,甜到心里的茶。3月26日,2025景谷大叶白茶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4月19日,2025景谷大叶白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举行,成了景谷县破题开路、破局突围,吹响茶产业转型升级冲锋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景谷县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茶、文化润茶、科技兴茶,将景谷大叶白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持续擦亮“中国大叶白茶县”品牌,推动景谷大叶白茶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做优品质:走活绿色有机发展之路 景谷县地处北回归线黄金产茶带,在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独特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下,茶树在这里繁衍、生长,孕育了大叶种白茶——秧塔大白茶。 近年来,景谷县坚定绿色有机发展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逐步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生态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发展立体生态茶园套种滇黄精模式,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有机茶园改造,实现有机茶(含转换期)25.67万亩,获得茶园有机转换认证证书64个,获得有机茶产品加工认证证书27个,有机茶加工产品80个。 坚持全链建标准,严把质量关。建立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云黄1号”“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品种登记,景谷大白茶以芽肥、毫多、香高、味甜、耐泡的独特品质,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景谷大白茶以优越的品质在上海茶博会上创下每公斤12.8万元的拍卖纪录,成为中国白茶界新晋的“明星单品”。 打响品牌:走活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深化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建设大叶白茶研究中心,推进数字化加工技术应用,建立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让科技为品质护航、为品牌赋能。 依托中农批云仓数字茶票首发、跨境电商等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开发白茶系列新式饮品和新型食品,持续举办国际茶友会、产业发展会,让景谷大白茶成为联结世界的“茶香纽带”。 大抓招商引资,农夫山泉乡村振兴助农示范加工厂、大白茶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将进一步激活“一片叶子”的多元价值。 从“初加工”到“全链条”,全县培育茶企及合作社500余家,建成初制所213个,42家企业获得SC认证,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景谷县已建成20万亩大叶白茶核心产区,茶农超过12万人,年产优质白茶1.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6.62亿元,“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提升品位:走活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茶旅融合成为景谷大白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景谷县依托茶园生态资源,打造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茶文化研学、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形成“白茶+文旅+庄园+康养”的产业体系。游客可以漫步茶园,了解景谷大白茶的种植历史与制作工艺,参与手工制茶过程,沉浸式感受茶文化魅力。 同时,通过挖掘景谷大白茶特别是“白龙须贡茶”背后的历史故事、民俗文化,举办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活动,赋予景谷大白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喝白茶、游茶乡、品文化”的全域旅游新业态,提升景谷大白茶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秧塔古茶山开发“采茶体验+制茶研学+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真正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景谷大白茶庄园项目则以1314株古树资源为核心,构建“种植—加工—文旅”闭环,预计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景谷数字白茶产业链追溯中心、宽叶木兰化石展陈馆、宽叶木兰化石原址等接待游客与日俱增,正在成为生态考察研学热点。 芽如飞刀,毫如雪貂,香如花苞,甜如阿娇。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成长,景谷大白茶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拥抱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创新,这一片承载着百年文明的茶叶,必将在新时代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让世界品味景谷大白茶的独特魅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