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通讯员 陈鋆)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深处,布朗族人世世代代守护着一份独一无二的茶文化瑰宝——酸茶。作为布朗族特有的茶饮,其制作工艺古老而独特,从久远的岁月起,便在布朗族聚居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酸茶在布朗族的日常生活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他们生活的点滴。无论是走亲访友时的热情款待,还是定亲结婚的幸福时刻,抑或是起房盖屋的重要节点,酸茶的身影总是无处不在。它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布朗族世代情感的寄托,是岁月沉淀的味道,更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生动例证。 春末夏至,阳光和雨水恰到好处,正是景迈山布朗族制作酸茶的黄金时期。家住惠民镇芒景村芒景上寨的苏文新,是酸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自幼便在酸茶制作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这门古老手艺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每到这个时节,他便满心欢喜地忙碌起来,开启一场与时间协作的酸茶制作之旅。 “酸茶的制作工序很讲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我们布朗族人的智慧与汗水。”苏文新说,制作时要先从茶树上采摘下一芽三叶、四叶鲜叶,将其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焯水,通过高温迅速锁住茶叶的青涩与活力。随后捞出,将茶叶放于阴凉处晾凉,待其温度、水分适宜后进行揉捻杀青,再进行晾晒后装入土坛罐中层层压紧,最后用蚂蚁土密封,放置阴凉处,让时间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使其自然发酵。经过两到三个月甚至一年的漫长等待,茶叶在黑暗中悄然蜕变,破茧成蝶,散发出独有的风味。 轻抿一口酸茶,初尝时,那股酸爽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冲击味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紧接着,回甘如春日暖阳,缓缓涌上舌尖,滋润心田,回味无穷。这种独特的口感,是布朗族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是时间和耐心孕育出的珍贵结晶。酸茶不仅口感独特,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从小老人就告诉我们多喝酸茶,喝了眼睛明亮、头脑灵活、牙齿也好。”苏文新回忆道。 曾经,布朗族酸茶如同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深藏在景迈山的云雾深处,鲜为人知。随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古老的茶山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景迈山茶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一时间,景迈山和景迈山茶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吸引着无数游客、茶商、茶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布朗族酸茶搭乘着这趟发展的高速列车,也从深山中的小众美味,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特色茶饮。 看到布朗族酸茶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和喜爱,苏文新很是欣慰。面临酸茶的发展机遇,他身负传承的重大使命。于是,他毫无保留地把制茶技艺传授给村里和周边村寨的年轻人,希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酸茶制作的行列中,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