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 三十岁,是年轮里被赋予过多期许的数字,更是时光酿就的清醒印记。它非青春的终章,而是心智破茧的盛夏:有人初窥职场博弈的棋局,有人正将理想照进现实,更多人学会与遗憾和解,把“来不及”酿成继续攀登的阶梯。那些对年龄增长的忐忑,终会在生活中化作从容。人生这卷书,越读越懂精彩,不在页码,而在落笔的笃定。三十而已,是自我重构的序章,亦是灵魂丰盈的开场。 三十岁的我,开始学会慢下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过是人生乐章的前奏。我决定抛开那张被普世认定为正确的乐谱,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旋律。 三十岁以前,我的人生就像漂泊在平原溪流里的纸船,平静无波,没有太多曲折与波澜。站在三十岁这个节点,回望过去,我突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那些看似顺遂的人生轨迹、看似正确的选择,其实不过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行,匆忙而盲目,仿佛是一种“窒息”的紧握,让人喘不过气来。 因此,在三十岁这一年,我决定放弃那张被时代规划好的“人生计划表”,让人生的脚步慢下来。我开始学着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不再一味追求速度,不再害怕落后于人,而是开始留意那些沿途曾被忽视的美好风景。 工作是否出色?生活是否体面?收入是否比别人高?这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问题,如今已不再成为我衡量自己的标准。三十岁的我,开始学会慢下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过是人生乐章的前奏。我决定抛开那张被普遍认定为正确的乐谱,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旋律。 工作固然重要,但它绝不会是我生活的全部意义。家人亦然重要,但在陪伴之外,也要给予彼此自由的空间。一份值得依赖和托付的感情也很重要,但是如果缘分未到,我也绝不将就。与其在意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评价,我更在乎内心的平和。因为三十岁,让我有勇气直面自身的不足和生活抛来的各种挑战。我学会了放过自己,明白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是勇气,坦然接受失败同样也是勇气。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自我雕琢的漫长过程,我期待成功,但也允许失败。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都是命运安排好的垫脚石,引领着我走向更加成熟稳重的自己。 在职场上,三十岁的我已不再是需要关照的新人。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愈发明白,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内心世界的涵养和精神层面的充实同样重要。我会花更多时间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也会背起行囊,去不同的地方,去看看千里之外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话,在三十岁这一年,我才对它有了属于自己的解读。 坦白说,三十岁的我,深夜也会陷入忧伤,入睡后也会突然惊醒,为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但人总要学会跟自己和解不是吗?有人喜欢三分钟泡面的便捷,有人则钟意花三小时煲汤的耐心;有人赶早高峰的地铁,有人则披星戴月而归。重要的是,当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要胡思乱想。每个人的时间表都不一样,也许会有人不理解,但那只是他们没有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罢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我所说的海边圆月与湖中孤岛。就像有些人再饿也要挑饭店、挑厨子,饥肠辘辘却虔诚地等待主厨的功夫菜。虽然路边摊的拍黄瓜又快又清凉,但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三十而已,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杨承鑫 执笔)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