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 三十岁,是年轮里被赋予过多期许的数字,更是时光酿就的清醒印记。它非青春的终章,而是心智破茧的盛夏:有人初窥职场博弈的棋局,有人正将理想照进现实,更多人学会与遗憾和解,把“来不及”酿成继续攀登的阶梯。那些对年龄增长的忐忑,终会在生活中化作从容。人生这卷书,越读越懂精彩,不在页码,而在落笔的笃定。三十而已,是自我重构的序章,亦是灵魂丰盈的开场。 有人说三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三十岁之前,我们懵懵懂懂地探索世界,对未来充满憧憬;三十岁之后,我们开始学着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 作为一名在医学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医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真正的医疗职场已四年有余。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踏入手术室的那一刻,紧张与兴奋交织在一起。术前,我反复钻研手术流程和自身职责,可当真正走进那严肃的手术室,面对冰冷的器械,我的心跳还是不受控制地加速。主刀医生沉稳地发号施令,作为助手的我,努力让颤抖的双手稳定下来,专注地传递器械。手术进行到关键时,主刀医生需要特殊视角,我按要求调整位置时,却不小心碰倒了器械。那一刻,恐惧瞬间将我笼罩。好在主刀医生经验丰富,迅速化解危机。这次经历让我深知,医学领域不容丝毫差错,细节关乎生死。 随着实习的深入,工作的繁忙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无数个夜晚,我在医院里写病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我的身体逐渐吃不消。一次,连续值了两个夜班后,我感到头晕目眩,在查房的路上差点晕倒。同事们赶紧把我扶到一旁休息,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我开始思考,这样拼命工作是否值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发出了警告,我是不是应该更改职业规划? 工作的忙碌,让我在家庭中常常缺席。不久前,爸爸生病住院,需要家人在身边照顾。而我正忙于医院的工作,负责的几个病人病情复杂,离不开我的观察和照料。我分身乏术,只能在下班后匆匆赶到医院去看望爸爸。看着爸爸虚弱的样子,我满心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而爸爸却反过来安慰我,让我不要因为他而耽误工作。一边是对亲人的牵挂和愧疚,一边是工作的责任和压力,这种两难的境地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三十岁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责任的沉淀,家庭和工作都需要我扛起重担。 这些经历,重塑了我对自己的认知。曾经,我一心追求医学成就,渴望成为备受尊敬的医生。但现在,我明白人生不只有事业,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以及内心的平衡同样重要。我不再对自己过于严苛,学会在忙碌中寻找放松的方式,和朋友相聚、运动锻炼,或是睡个好觉,都能让我重获能量。 三十岁,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出发的年龄。尽管前方依然充满挑战,职业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生活中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冲突,但我不再害怕。我会带着过去的经验,平衡好职业与生活,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相信,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探索和调整,三十岁之后的人生,依然可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高铭霞 执笔)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