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百花正盛。近年来,普洱各地以花为媒,稳步扩大鲜花种植规模,探索从“花卉”到“花卉+”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鲜花品牌,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以“花样文章”写就“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玉翔 何江山 刀孟权 文/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曼兰村大田村民小组的向日葵种植基地,工人们穿梭在花田里,收获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向日葵。 曼兰村大田组地处河谷地带,光热资源丰富,来自昆明的花卉老板孔德财便是看中了这一点,选择在大田村民小组种植向日葵。 “今年是我来曼兰村种植向日葵的第2年。我以300元每亩的价格向附近村民租赁了60亩土地,花期每亩可以采摘9000支向日葵,主要以鲜切花的方式运送到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每支价格在1.5元至3元不等,预计收入可达80余万元。”孔德财说,明年,他将继续来这里种植向日葵,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 当地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外,每年种植、采摘季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每人每天有120元的工资。向日葵产业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增加了增收途径。 向日葵的丰收不仅为村庄增添了生机,更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