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多样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推动绿色能源变为绿色产品、产业、产值,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媚 刘梦星 孙语璇)今年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中国宝武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3月中旬,位于宁洱县宁洱镇化良村莫夺山的中药材分拣中心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由中国宝武投资117万余元援建,主要对当地野生或种植的滇黄精进行加工生产。 滇黄精是传统中药材,多生长于山林等自然环境中,分布较广,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稀有中药材开始在山区实现规模化种植。 宁洱县积极探索推进林下产业模式,按照森林抚育+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思路,在化良村引进企业与村集体合作,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基地”模式联农带农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 在化良村实施的2600亩森林抚育项目中,当地村民于2024年11月在林下开始试种滇黄精,仅4个月时间,有的已开出了花朵,长势喜人。 村民罗盛说:“我种植滇黄精每亩的效益有3万元到4万元,除去成本以后还能获利1万多元。” 化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才说:“在我们村已实现了林下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未来,我们依托中药材分拣中心,组织一些康养、研学活动,生产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