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多样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推动绿色能源变为绿色产品、产业、产值,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宁)今年以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不断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是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以新带老、新老结合”的思路,在现有批复产能26万吨化学浆的基础上,投资62亿元新建的一条年产50万吨化学浆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约33亿元,上缴税费3亿元左右,新增就业100人以上,直接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间接带动地方农林、交通运输、物流等方面就业10万人以上。 原料林基地建设是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立项决策基础和项目成败的关键。为保障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景谷县委、县政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以林业综合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组织攻坚、政策创新、联农带农、科技赋能“四轮驱动”,构建“政企银农”协同机制,创新原料林基地合作建设模式,破解原料保障碎片化难题,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聚力组织攻坚,打造高位推动“强引擎”。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指挥长的原料保障工作指挥部,10名县处级领导驻点乡镇督导,构建“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组联动”责任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结合各乡镇工作实际梳理宣传要点,开展原料保障工作县乡培训103期、村组动员1400余场,覆盖7.3万余人,确保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抽调428人组成技术专班,加速推进地块信息核实上图和合作协议签订工作。 聚焦改革破题,构建政策保障“新体系”。全面启动人工商品林摸底调查,基本摸清全县人工商品林底数。结合资源现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景谷县原料保障方案,将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原料基地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细化到村组。协调企业推出“保底价+浆价联动、运距补助、苗木化肥优惠、融资支持、验收卸料时间保障、高产技术指导服务”等政策组合拳,景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行景谷支行等银行推出“乡村振兴桉树贷”,多方联动为林农提供资金、种植技术、营林物资、企业兜底等全方位保障,促进营林降本增效。 深化利益联结,激活多元共赢“动力源”。推行“公司+农户+银行+基地”合作模式,构建多方受益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订单式”林业原料保障新模式,资金充足、种植技术优的农户可签订木材定向采供协议,实现“政府引导、林农愿种、企业兜底”良性循环,企业原料供应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 强化科技赋能,筑牢高产高效“硬支撑”。依托“良种+良法+精细化管理”技术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制定《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推广LH107、LH110等优良品种,精准实施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叠加技术指导服务,桉树亩均产量从1.63立方米/年提升至2至3立方米/年,真正实现“种得好、产得优、卖得畅”。 自今年3月初召开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原料保障工作会议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协议签订15.98万亩,其中,“公司+基地+农户”协议签订11.84万亩,签订定向采供协议4.14万亩,原料保障各项工作扎实快速推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