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推进普洱旅游城市建设 >> 正文




玩味思茅 开启乡野疗愈之旅——“旅居思茅 美好生活”系列报道②


来源:《普洱日报》 张珂嘉  舒小琪  吕禾 时间:2025/05/09/ 16:29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舒小琪/文  吕禾/图)在滇西南的苍翠秘境中,思茅如同一颗镶嵌在边陲的绿海明珠,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气候条件,成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诗意栖息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成群的鸟类栖息。在洗马湖畔,苍鹭与白鹭在荷影间嬉戏;天干箐湿地,夜鹭在碧波间翩跹;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鹦鹉寨,因500余只大紫胸鹦鹉栖居,成为摄影爱好者追逐的“中国鹦鹉天堂”。

五月的澜沧江碧波荡漾,老安寨的古茶园新芽初绽,垂钓爱好者欢聚在澜沧江边,一幅“山水为底、产业添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凭借对生态资源的精准盘活和文旅业态的创新培育,这个藏于滇南的边陲小城,正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蜕变为游客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鹦鹉栖息的“生态密码”:从布朗村寨到观鸟天堂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改造,如今的芒坝已经是一个具备观光旅居条件的地方。以前来这里的游客大部分都是观鸟爱好者,现在多了旅游观光、旅居的人。我家的民宿一年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村民王成介绍。

沿着新铺的沥青路驶入芒坝鹦鹉寨,30余栋黛瓦白墙的民宿错落有致,屋檐下悬挂着竹编灯笼,与枝头嬉戏的大紫胸鹦鹉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日均接待百余名游客的“网红”村寨,曾因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

变化始于2018年。王成指着村口的观鸟栈道说,鹦鹉寨常年栖息有紫胸大鹦鹉、凤头蜂鹰、丝冠鸟、太阳鸟等400余种鸟类,随着鸟类的增多,这里就成了广大摄影观鸟爱好者的热衷之地,被摄影界称为“世界级拍鸟圣地”“中国的鹦鹉天堂”“中国最佳野外动物拍摄基地”。镇政府抓住机遇,联合林业部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修建观鸟环线,配套望远镜、生态导览牌等设施。

如今,鹦鹉寨观鸟台上随时架满“长枪短炮”,来自北京、上海的鸟类摄影师们追逐着鹦鹉掠过江面的剪影,而王成的记账本上记录着,周末客房入住率常年保持在100%。

随着观鸟、拍鸟人数的不断增加,村里的食宿服务也在悄然升级。“房东新盖的民宿特别漂亮,房东家也有鸟塘,升级后的房间开窗便能观鸟、观山景,房间环境雅致、安静,民宿一天150元含三餐的价格也让我的旅居生活毫无压力,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会让人心情舒畅。”来自河南的游客李武斌说。

为了让鹦鹉栖息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芒坝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保护鹦鹉,遇见游客投喂行为会进行劝阻,并且定期清理林间垃圾、学习鹦鹉保护知识等,村民们还在房前屋后种植鹦鹉喜爱的植物,为鸟儿营造更适宜的栖息环境。“守护好这些鹦鹉,就是守护我们的金山银山。”王成说。

站在观鸟台远眺,成群的鹦鹉披着霞光归巢,与村寨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芒坝,用鲜活的事实证明,保护生态就是解锁发展的“生态密码”,让美丽与富足共生共荣。

沿江而行的“诗意蜕变”:从休闲垂钓到“鱼”悦之旅

“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到思茅港垂钓,约上三五好友,一待就是半个多月,这里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鱼儿都喜欢往这里跑。”来自昆明的垂钓爱好者谢肖一边清洗渔具一边说。在他眼中,钓鱼并非只是一种娱乐,更多的是享受过程,从抛竿的那一刻起,垂钓便完成了从“鱼”到“愉”的诗意蜕变。

据垂钓负责人杨忠杰介绍,目前,思茅港共有3个垂钓点位、10间客房,每年4至11月为钓鱼旺季,单日最多接待垂钓者约20人次,大多都会住7至10天。

杨忠杰负责的垂钓点位从2016年营业至今,已有9年时间,从下地种田到经营垂钓,这一转变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方式。杨忠杰告诉记者,平时还会根据游客的需求,在食宿方面做一些调整,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吃得开心、住得安心。

远离城市喧嚣,静坐在波光粼粼的岸边,聆听虫鸣鸟叫和水流潺潺的自然交响曲,每一次的耐心等待对于垂钓者而言都是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当鱼儿咬钩的瞬间,收获的不仅是战利品,更是心灵的松弛与愉悦,真正实现了以“鱼”悦心的治愈之旅。

古茶林里的“时光味道”:从茶叶采摘到茶文化体验

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间公路,老安寨的古茶树在晨露中舒展新芽。茶农带着游客体验识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从识别两叶一芽的采摘标准,到杀青时茶香四溢的烟火气,再到一饼饼精心压制的茶饼……整个过程成了游客触摸茶文化的活教材。“我到老安寨购茶期间,亲自感受了这里的美景,体验了采茶、制茶的乐趣。”福建游客姚嘉曜告诉记者。

老安寨共有古茶林近千亩,现存树龄超过300年的古茶树达2000余株,最年长的“茶树王”历经800年风雨洗礼,依然枝繁叶茂,堪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样本。当地茶农介绍,老安寨古茶林的土壤富含有机质,云雾缭绕的气候条件和充沛的降水,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老安寨古茶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保护古茶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茶文化体验游。随着老安寨古树茶的声名远扬,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许多村民通过开设民宿、农家乐、销售茶叶等,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从鹦鹉天堂到“鱼”悦之行再到古茶秘境,生态与人文的交织,让思茅区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疗愈身心的乡野桃源。在这里,旅居游客们不仅能收获一场身心放松的野趣之旅,更能见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游客增长33.04% 花费增长36.0 ... 下一篇:品味思茅 邂逅“茶咖慢生活”——“旅居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