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普洱市文旅局/文 孟连县融媒体中心/图)“五一”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奔赴普洱,全市接待游客207.32万人次,增长33.04%,净增51.49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0.5亿元,增长36.03%,净增5.43亿元。 
文化赋能,传统节庆焕发新活力。全市文旅系统以民俗文化为内核,推动传统节庆向沉浸式体验升级。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通过风情巡游、哈尼抹黑脸狂欢等活动,全网曝光量领跑全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神鱼节以万人捉鱼、民族团结联谊联欢暨电音泼水狂欢等活动吸引游客深度参与;西盟佤族自治县将县庆与木鼓节有机结合,推出“木鼓杯”佤族织锦秀、“拍了萌”狂欢等活动,充分展现了西盟佤部落的魅力。传统节庆的创意转化,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带动民俗文化IP价值跃升。 场景破圈,多元业态激发消费潜能。全市文旅系统聚焦“年轻化”“体验感”,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思茅区“茶咖相遇星耀普洱”群星演唱会、老街传统文化演出、“唱游普洱”民歌会“五一”专场等活动,吸引游客驻足思茅深度体验。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沉浸式夜游、古装互动等场景广受游客好评,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增长51%。“梦幻普洱”大型游乐场开业首秀吸引13万人次打卡。多场特色活动覆盖音乐、美食、艺术等领域,推动文旅消费从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型。乡村提质,“茶咖+”集群释放磁场效应。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矩阵,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主题化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消费热土”。思茅区举办“茶咖食韵欢乐盛宴”特色美食集市、天干箐大地艺术展;老爪箐开展图书分享朗读、涂鸦体验等活动;南岛河咖啡庄园集群、爱伲咖啡庄园、祖祥高山茶园基地等茶咖庄园广受游客青睐;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茶马驿站、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等5个乡村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联动效应,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82.93万人次。 文脉活化,公共空间变身文化客厅。创新打造“可触摸的文化现场”,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推出咖啡体验、文创制作等45项文化体验活动,丰富节假日文化供给。市博物馆推出“茶咖双韵·匠心造物”——“五一”古今匠艺体验活动和“千年茶韵·一叶知心”普洱茶文化沉浸式体验系列活动,让静态展览转化为动态文化消费;市图书馆举办以书换植、图书主题展等活动,市美术馆举办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公共文化空间的提质升级,既满足市民假日文化需求,更成为吸引游客的“城市文化地标”。 品牌联动,景迈山IP辐射“绿三角”旅游圈。全市文旅系统通过国际性茶文化盛事“景迈山魂·万国茶会”系列活动及山康茶祖节、百家宴会等民族节庆活动,为“五一”假期景迈山预热造势。民族篝火晚会、哎冷山徒步等活动持续引流,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景迈山与孟连神鱼节、西盟木鼓节形成IP共振,“绿三角”片区新增游客7.53万人次,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凸显。 全域宣推,精准营销擦亮文旅品牌。全市文旅系统自3月上旬起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网络,先后赴北京、广州、海南、上海等地开展了5轮实地宣传,全网发布短视频、图文2700余条,播放量破3亿次。央视3分钟直播墨江“抹黑脸”狂欢、新闻联播报道孟连捉鱼盛况,抖音“普洱旅居指南”话题带动商户营收环比增长45%。精准营销推动普洱从“过境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型,文旅品牌辐射力显著提升。 安全护航,文旅服务贴心用心暖心。全市文旅系统节前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形势研判,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应急值守;节中打造多点位文旅服务点,投入志愿者2180人次,实施“交通畅行计划”,开通景区直通车160班次,新增临时车位7475个;打造县域特色服务矩阵,思茅区首创“景区直通+免费泊车”双保障模式;墨江县创新“咖啡粉抹黑礼+住宿限价+免费泊车”文旅套餐;孟连县推出“通关绿波+车位共享”智慧服务系统,实现文旅市场安全零事故、服务零距离、投诉趋零化,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