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普洱市人民医院/图)一顶燕帽,一生使命。护士是关爱百姓全生命周期,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健康守护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他)们默默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普洱市人民医院始终秉承“创新、进取、和谐、品质”的服务理念,在管、培、护等各项工作中全面开花,用专业守护健康,用服务诠释关爱。 提升管理质效:打造专业护理团队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普洱市人民医院持续深化护理垂直管理改革,在护理人员管理和培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答卷。 普洱市人民医院构建起三级管理体系,由护理部统筹协调四大片区、50余个护理单元,形成“垂直管理、横向联动”的协作网络,使护理团队的管理更加高效。自2023年7月护理部推行护理垂直管理工作以来,医院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机制和弹性人力资源调配模式,2024年累计院内弹性调配护士112人次、优化配置1200余天,实现了“技术互补、人力共享”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同时,持续深化护理职称评定体系改革,打破晋升壁垒,通过优化评审标准、拓展晋升通道等,为护理人员搭建起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普洱市人民医院重视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医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多样化、多途径的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打造出了一批凝聚力强、执行力高、服务高效的护理队伍。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普洱市人民医院不断鼓励护理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与学术研究工作,近三年来,医院护理团队先后荣获10余个省、市级奖项,充分展现了管理的质效。同时,普洱市人民医院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走进社区、乡村、学校等地开展各类公益服务,让护理队伍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以专业筑盾守护百姓健康。 培养树立典型:激发创先争优热情 在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典型”是一面旗帜、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项无形资产。普洱市人民医院将典型培树作为强化护理队伍建设的“引擎”,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健全培树典型的长效机制,激发护理人员创新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浓厚氛围。广大护理人员恪尽职守,满怀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团队和先进典型。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标杆,医院每年对“优秀护理管理者”“优秀护士”“优秀护理团队”“先进工作者”“十佳护士”等进行通报表扬,激励护理人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情。2021—2023年度因卓越贡献荣记一等功的李福英,自2020年首创“幸福来敲门”老年健康延伸志愿服务项目以来,她带领团队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1500余次,成为医养结合的典范。同时,李福英开展的“老年综合评估”体系,为老年患者护理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从业二十余载的副主任护师、健康管理师自丽桦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护理技术深度结合,在慢病管理、亚健康调理及疼痛干预领域形成特色诊疗体系。此外,自丽桦还积极参与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创建工作,她辨证精准,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在救护工作中,ECMO上机需要分秒必争,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白成龙实时追踪与解读ECMO数据容不得一丝懈怠,正是他的精益求精,多位患者在ECMO的辅助下被成功救治。 这些先进典型事迹在全院引起强烈共鸣,成为激励全体护理人员在岗位上砥砺奋进的生动教材。多年来,普洱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牢记“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誓言,在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她(他)们以专业为笔、以大爱为墨,让护理事业的丰碑在守护健康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深耕业务领域:提升护理服务温度 普洱市人民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致力于将其融入每一项护理细节,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服务温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普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率先推行“个案管理师”模式,组建MDT多学科团队,对乳腺癌、肝硬化、艾滋病等24个病种开展全周期管理,累计服务患者1134人次,结案248人,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护理。同时,普洱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护理专科化建设,全面提升专科护理水平。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创新开展督脉灸、火龙罐等技术,年服务量超7000人次;静脉治疗专科率先引入迷你中线导管技术,成功完成162例高难度置管,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团队在院内积极开展会诊,以专业和爱心护航患者康复。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完成院内会诊15118人次,完成各类急、慢性伤口、造口患者的门诊诊疗102099人次;院外会诊21例次,治愈率达95%以上,得到了患者及医护同行的广泛好评。 一项项贴心、暖心的专业化护理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的温度,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加专业与舒适的就医环境。在神经外科,一场场生命与时间的搏斗每天都在这里上演。2024年冬夜,一名护士在常规巡视中敏锐察觉脑出血术后患者神志变化,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她果断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这一精准判断,成功阻断了迟发性颅内出血引发脑疝的致命危机,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面对神经外科领域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的重重临床挑战,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在生死的天平上,他们倾尽全力为生命增添砝码。同时,医院护理团队还十分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面对病情危急、情绪紧张的患者和家属,护士们会耐心安抚,用温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对于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护士们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从协助检查到生活照料,给予全方位的关怀。 此外,普洱市人民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护理信息管理,依托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构建质控体系,实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三连降”,为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护理服务奠定了基础。通过智能化护理工具与系统的引入,药学部自助包药、中央转运系统等信息化项目的上线,极大减少了临床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时间,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普洱市人民医院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坚守初心,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刻内涵。未来,这支拥有1139名护理人员的铁军,将持续优化“321护理服务”模式,让护理既有专业精度,更有民生温度,不断为“健康普洱”建设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大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