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朱裕航 蒋春苑)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创新“党建+”模式,围绕紫米特色产业,打造示范园,推动紫米种植、加工、农旅融合全链条发展。 “党建+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墨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土地资源,推动紫米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励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党员带头示范种植优质紫米品种,合作社和企业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紫米的经济效益。2024年,全县15个乡(镇)在紫谷适宜种植区域完成种植面积2.5万亩,推进“稻+鱼”综合种植养殖1000亩,打造“富硒紫米”基地2630亩。通过测产,平均亩产量达310.86千克,同比增长8.11%。 “党建+产品”,打响墨江紫米品牌。墨江县广泛实施“党建+企业+农户”模式,培育紫归、印象哈尼、紫品贡等精品紫米品牌,开发紫米八宝饭、紫米鸡、紫米线、紫米肠等“紫色”食品,推出酒精类饮品、调味品、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紫米的附加值。通过东西部协作、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墨江紫米”品牌的知名度。 “党建+农旅”,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墨江县积极探索“党建+紫米+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紫米种植基地打造农耕体验园、稻田观光、农事节庆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田园风光。同时,人社、农科、文旅等部门联合开展文艺表演、民宿管理、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联珠镇栖马村、克曼村紫米种植核心区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紫米产业正逐步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