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组织力提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乡村道路治理、警务服务等具体措施,构建起“同心凝聚、同脉相连”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舒敏)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勐班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载体,一张网格,三融共治”的“1213”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起“同心凝聚、同脉相连”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一条主线”强基固本,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聚焦组织力提升,创新实施“三批次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村“两委”换届中期评估及日常走访调研,持续优化村民小组干部队伍结构。深化“双培养”工程,推动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小组长双向成长,着力把骨干党员培养成村民小组长,将优秀村民小组长发展为党员、培育成支部带头人。全村28个村民小组长中,党员占比达64.3%,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小组长“一肩挑”的有9人,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 以“两个载体”赋能发展,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以党组织为核心,推行“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产业化联合体,黄草坝党支部21名党员带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汇集致富带头人力量,联合51户农户出资306万元成立景谷忠云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组内外100余农户发展林下种植,年产值突破600万元,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以“一张网格”全域覆盖,织密服务群众“连心网”。构建“乡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员中心户—群众”五级网格体系。按照“地域相连、全面覆盖”原则,划分180个网格,包保1324户5525人,覆盖20个党支部网格与80个党员中心户,形成闭环管理。明确网格员“四必”职责,即民生需求必知、矛盾纠纷必调、安全隐患必查、政策法规必讲,实现“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现场解决问题、第一维度回应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三融共治”凝聚合力,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推行村“两委”片区包保制,建立“组管委”微治理模式,将民生事务纳入村规民约,依托“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累计协商解决群众关切问题30余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良好氛围。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5名,组建法治宣传队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村组、进学校、进寺院”活动。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累计评出348户文明户、7名先进个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文明新风。 勐班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1213”模式,书写党建引领治理优、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