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党建 >> 正文



以清风正气涵养普洱文明新貌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6/20/ 10:10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普洱作为边疆多民族聚居地,既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也存在一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习俗。普洱市纪委监委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以“破立并举”的思路,在“除”中清障、在“树”中聚力,为推动普洱形成新风正气生动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陋习之所以顽固,往往因“潜规则”根深蒂固、“老习惯”积弊难除。市纪委监委要以“靶向监督”破陈规,精准发力纠治突出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普洱实际,列出“三项清单”靶向攻坚:列出陋习台账清单,通过下沉调研、群众举报等方式,梳理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干扰基层治理等突出问题,明确整治重点;列出责任清单,将陋习整治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压实县(区)党委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列出监督清单,组建联合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乡镇、村组,对“顶风办酒”“暗地搞迷信”等行为“抓现行”,形成“露头就打”的震慑效应。

陋习的“根”在思想,新风的“魂”在文化。市纪委监委要以文化浸润树新风,因地制宜厚植文明土壤。要坚持破立结合,将移风易俗融入普洱“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党建文化”的多元底色,探索“三个融合”路径。一是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联合民宗等部门梳理各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精华”与“糟粕”,在“新米节”“葫芦节”等传统节庆中,倡导简办仪式、重传精神;二是探索与生态价值引领融合,结合普洱绿色发展目标,将“垃圾不乱倒、山林不私伐”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从“靠山吃山”转向“护山养山”;三是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依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抵制陈规陋习承诺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陋习易反弹,新风需常护。市纪委监委要以“制度护航”固长效,标本兼治筑牢治理根基。要注重从“治当前”向“管长远”延伸,推动建立“三项机制”。首先,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联合宣传、民政等部门开展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村等的评选,对达标村(社区)给予政策倾斜,激发内生动力。其次,建立反向约束机制,推动将“抵制陋习”纳入村规民约等,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支撑。最后,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建立移风易俗成效“红黑榜”,对创新做法及时总结推广。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管一时”到“管一世”,普洱的“除陋习、树新风”实践,既是一场风气之变,更是一次治理之进。市纪委监委要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清风正气浸润城乡,让文明新风吹遍普洱大地,为普洱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劲的精神力量。(苏莉  于飞)






上一篇:驰而不息强作风树新风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 ... 下一篇: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5年第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