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墨江 >> 正文



【沪滇“组团式”帮扶:普洱山乡巨变见证协作力量】大山里的“上海队”


来源:《普洱日报》 张国营 臧灵 时间:2025/06/20/ 10:25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 臧灵 通讯员 熊衍 牛雨 周晓龙 王容雪)边远山区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追逐梦想;人们在家门口便可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助力乡村群众增收……这都与沪滇“组团式”帮扶密不可分,沪滇携手探索“组团式”帮扶,组建教育、医疗及科技人才团队,把学校、医院“搬”进大山;着力“造血”,培育产业、培养人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续写山乡巨变的新时代篇章。

医疗帮扶:医疗队伍“带不走”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基础薄弱,尤其是专业人才相对欠缺。2023年8月,新一轮沪滇协作开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派出10位专家,以“组团式”帮扶的形式进驻墨江县人民医院。

通过“输血”变“造血”,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采用“1+1+8”的帮扶模式,以挂任墨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医疗骨干等方式,针对医院薄弱科室建立短期和中长期清单式帮扶,助力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和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建设。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医院修订完善了900余项管理制度,规范了200多项岗位职责,挂牌了16个专家工作站,启动了西院区,并完成县域内15个科室的优质护理病房验收。通过上海专家团队的“师带徒”模式,已有24名当地医生能够独立开展新技术。此外,帮扶团队还为墨江县辖区内15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培训36场次,培训医务人员2214人次,帮助墨江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5年3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帮扶专家徐赫带领下,墨江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因喉部寄生蚂蟥导致反复咳血的患者,实现了墨江县电子喉镜下声门活体异物取出技术的首次突破。

“组团式”帮扶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墨江,普洱市的其他地区也受益匪浅。2024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村民张某带着从未听到过声音的女儿张小妹(化名)来到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汪照炎、副主任医师胡凌翔的共同努力下,张小妹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这是澜沧县的首例人工耳蜗手术。

自2025年1月起,上海市第六批援滇医疗队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帮扶工作。医疗队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不仅进行手术示范,还致力于培养当地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第六批援滇医疗队队长牟艳表示:“我们不仅要做手术示范,更要教会年轻医生如何分析病情、制定方案。”为此,医疗队为景谷县人民医院和威远镇卫生院相关科室制定了个性化培养计划,将华东医院的“传帮带”传统融入日常:普外科带教腹腔镜操作,进一步提升微创手术操作能力;心内科开展模拟导管操作培训,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掌握介入技术;在科研领域,医疗队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协助建立科研档案、规范申报流程;呼吸科与消化科已启动地方病专项研究。

赴普洱的援滇帮扶医疗团队涵盖了消化科、神经科、普外科、肿瘤科、胸外科、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他们的足迹遍布普洱市12所医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更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医生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教育帮扶:教育发展“跨越式”

近年来,根据受援地区对学校人才的需求,上海市帮扶团队“打包”组合,合力攻坚,坚持“软”“硬”并重,“造血”和“输血”并重,为普洱市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上海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模式,成功“嫁接”到普洱市。在澜沧县第一中学,帮扶教师与带教徒弟共同任教班级学科,助力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邀请敬业讲师团、复旦大学博士讲师团、中山医院研究生科普讲师团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在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推行“教学+德育”“2对1”师徒带教模式;牵线4个上海市名师工作室带教青年优秀教师;组建“1位帮扶教师+1位名师+多位青年教师”的“1+1+X”教师成长梯队,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创新型教师;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发挥帮扶团队“传帮带”作用,以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在云南省墨江第一中学构建“留墨成金”区域教师发展平台,成立9个名师工作室,组建青年教师研究会,形成成长共同体;开展“留墨成金”系列学科讲座,指导教研活动,打造高效教研工作;形成专家蓄水池,通过沪滇专家连线,开展名师工作室线上专家送教送研和异地带教活动。

此外,普洱市教体局还抓住“借智借力”重要机遇,大力发挥帮扶团队“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导帮扶团队建立健全学校精细化管理、述评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后勤保障等管理制度,优化部门架构,细化日常管理。组织实施课堂领航、结对帮带、影子校长、教学诊断、培优辅差、联合教研等项目,重点关注示范教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发、学生培养等,以名师带教、师徒结对、听评课等方式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产业帮扶:振兴路上“山海情”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在沪滇协作的强劲东风下,景谷县凤山镇以党建为引领,以沪滇协作项目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谋发展,聚焦民生福祉促提升,在产业振兴、生态改善、集镇建设、文旅融合等领域全面发力,产业联农带农效益日趋凸显,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升温。

咖啡是凤山镇的传统特色产业,如今焕发了新的生机。面对过去加工企业规模小、标准化水平低的困境,沪滇协作及时伸出援手。2023年,投入667.82万元在海子寨建设咖啡庄园,聚焦种植加工提质、利益联结完善等关键环节,让咖啡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金钥匙”。咖啡庄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咖啡产业的价值链,更实现了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多元共赢。

在集镇建设方面,凤山镇同样借力沪滇协作,推动集镇环境“四化”目标迈上新台阶。总投资892.22万元的农贸市场,不仅规范了农特产品交易,解决了传统采购乱象,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使群众的“菜篮子”更加丰盈,也成了沪滇情谊的鲜活注脚。

文旅融合是凤山镇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芒竜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以沪滇协作为契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初心桥、戏台、广场、文化展厅等新建设施,不仅完善了乡村文化设施,更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载体,为农文旅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绘就了一幅“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振兴画卷。

而在菠萝产业领域,沪滇协作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1年以来,在景谷县累计投入沪滇协作资金1.168亿元,其中菠萝产业作为重点受益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那肖田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建成,终结了路边零散交易模式,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推广,以及“菠萝宴”主题餐厅的打造,让景谷菠萝品牌声名远扬。硬件升级与技术培训的双重助力,使得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带动了20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此外,电商菠萝节的成功举办,更是创新了“电商+旅游”模式,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菠萝成为了富民“金果子”。

在“上海真情帮,云南努力干”的协作实践中,沪滇两地不断创新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了从“单向帮扶”到“互利共赢”的转变。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普洱市小组以问题、效益、发展为导向,将援建资金投向特色项目,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推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如今的凤山镇,产业因协作而兴,村庄因协作而美,群众因协作而富。沪滇协作如一条纽带,串联起东西部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乡村振兴路上续写更多的“山海情”。






上一篇:【沪滇“组团式”帮扶:普洱山乡巨变见证协 ... 下一篇:【一片茶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梦】坝溜镇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