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9日,市政协召开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暨重点提案督办会。市政协主席陆平出席并讲话,强调要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措施、人才资源、现代金融、产品品牌、数字技术及配套保障构建“6+1”的中药材产业体系。要采取成立专班、制定规划、配套政策、建好园区、建设项目、选树品牌、培养人才、建立机制,同步建立普洱市中药材新品种认证机制,成立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普洱市民族医药协会、普洱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8+N”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副市长别燕妮到会通报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并作表态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左永平、左应华,秘书长王国斌出席。
会上,市政协调研组通过人工智能AI通报前期调研情况,督办《关于加快普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5号重点提案,政协委员、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作协商发言,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现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委员、思茅产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项目用地办副主任 王俪燕
2024年,国家药监局综合司、海关总署办公厅同意增设勐康口岸、磨憨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勐康口岸的获批,有效解决了云南省现有的药材进口边境口岸均为对缅或对越口岸的问题,直接降低了从老挝、越南进口中药材的运输成本和时间。
勐康口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监管能力不足、物流配套体系薄弱、产业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一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勐康口岸仓储、检疫检测、物流、冷链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口岸功能。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提供24小时通关保障,持续提升查验质效,以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中药材进口承载能力,确保中药材高效、便捷通关。同时,加快综合保税仓、边民互市二级市场落地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原料本地化+加工中国化”,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强化部门联动,简化通关手续。加强外贸型企业培育,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贸易业务指导、供需信息对接服务等,促进市场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坚持多部门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综合信息平台,打通海关、边检、税务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单多报”“一次查验”,打造业务流程更优化、通关更便利的贸易环境。三是建立健全跨境合作机制,构建产业协同和供应链共建体系。鼓励国内中药材企业到老挝建设中药材种植合作基地,以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确保进口药材质量。统筹好境外基地的种植品种和数量,与国内基地形成品种的互补,杜绝因品种雷同、产量过剩造成恶性竞争,解决耕地非粮化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