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芸 杨光要 胥婷月 文/图)当前,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华村,连片的烟田、桑园和甘蔗地绿意盎然。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施肥、除草,一派热火朝天的农耕图景。
文井镇文华村位于川河沿岸,全村耕地面积达5960亩,主要以种植烤烟、蚕桑、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近年来,文华村党总支创新探索出“土地增值+规模经营+专业分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市场主体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增收等多重效益突破,全面推进乡村蝶变。
文华村党总支副书记倪应海说:“文华村是典型的移民大村,人多地少。在土地节约流转前,产业发展薄弱,农产品产量、质量难以保障,老百姓增收难。”为改变这一困境,文华村党总支将零散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归零为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租赁、统一经营。同时,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推动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落地生根,蹚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集体受益、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倪应海说:“2024年,文华村共流转土地3500多亩,其中从农户手中流转1770余亩,村级集体收入达490万元”。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就业渠道等举措,不仅提升了全村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也提升了文华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的文华村,产业振兴的“活水”滋养着这片土地,群众的幸福感如田间的作物蓬勃生长,勾勒出一幅业兴、民富、村美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