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发展、凝聚群众的核心力量。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水城村以劳务合作社架起就业连心桥,景东彝族自治县林街乡以“微网格+积分制”创新基层治理等,这些探索不仅实现了村民从“背井离乡”到“家门口致富”的转变,更构建起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普洱日报讯(林街乡政府)近年来,景东县林街乡持续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构建“党建+微网格”治理体系,激活末梢神经。林街乡整合乡党委、政府干部职工、村组干部、政法干警等力量,组建专项工作组,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聘请360名微网格员,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这些“网格尖兵”入户走访时倾听群众诉求,矛盾调解时化解邻里心结,政策宣传中传递惠民温度,他们用“铁脚板”走出治理精度,以“零距离”服务实现对网格内人、事、物的精准掌握,用实际行动诠释“步履丈量民情,初心守护平安”的工作态度。
深化“党建+优服务”效能提升,强化治理支撑。林街乡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定期组织党员和网格员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着力提升队伍在矛盾调解、设施维护、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中,党员带头、网格员跟进,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同步推进普法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尊法守法、爱护环境、摒弃陋习,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采用“党建+积分制”自治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林街乡各村党支部以积分管理为抓手,将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事项纳入量化考核,基层党员率先垂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文明劝导等活动,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村党总支每季度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成为激励群众的“硬通货”。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机制,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林街乡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村党总支为纽带织密治理网格,明确涵盖民生服务、矛盾化解等重点领域的事项清单。通过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触角延伸,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