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润泽,山林吐翠。在普洱广袤的绿色山林中,一场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如期而至——种类繁多的野生菌破土而出,不仅扮靓了山野,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德安乡的“菌子经济”如火如荼、团田镇构建起“山野到餐桌”的直通车、半坡乡的“寻宝”繁忙……一幅幅生动图景,正是普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深刻践行“绿色产业、生态富民”理念,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鲜活实践。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执 文/图)随着雨季来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野生菌大量集中上市,村民们纷纷背上背篓上山采菌。从集镇市场到公路两旁,售卖新鲜野生菌的摊位连成一片,吸引着各地收购商和游客纷至沓来,德安乡的“菌子经济”正蓬勃兴起。
走进德安乡蛮别街,青头菌、奶浆菌、鸡枞等各类野生菌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刚采来的野生菌整齐地摆上摊位,这些带着山间露珠和泥土芬芳的野生菌,瞬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不一会儿便被抢购一空。
“最近,我每天都来卖菌子,好一点的菌子卖70元至80元每公斤,差一点的也能卖每公斤50元,回头客很多,一天有300多元的收入。”德安乡兰庆村村民刀艳萍一边熟练地整理着菌子一边说。在众多野生菌中,色泽红艳的大红菌无疑是最受青睐的“明星产品”。大红菌分为开放菌和标准菌,其中标准菌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50元至200元,经过精心加工制成的干菌更是身价倍增,高达每公斤800元至1000元,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
面对野生菌市场的巨大商机,部分思维活跃的村民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积极投身于野生菌深加工和网络直播领域,成功转型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农人”。
“我们从2024年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主要销售德安乡的特色农产品和各类山货。2024年,团队销售各类野生菌干货达2吨,销售额约160万元。”村民周保林说,他们将直播间搭建在山林里,让网友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德安乡的生态之美和野生菌的独特魅力。通过直播将烘烤后的菌子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些野生菌很受北京、上海等地网友的欢迎,回头客特别多。”周保林说。2025年,周保林的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收购范围,依托德安乡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态资源,精心打造以大红菌为主的“菌干”特色农产品矩阵,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周保林说:“今年雨水充沛,野生菌长得很好,我们计划收购10吨野生菌,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我们家乡的优质农产品。”
据估算,2025年野生菌季将为德安乡带来超2000万元的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