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润泽,山林吐翠。在普洱广袤的绿色山林中,一场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如期而至——种类繁多的野生菌破土而出,不仅扮靓了山野,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德安乡的“菌子经济”如火如荼、团田镇构建起“山野到餐桌”的直通车、半坡乡的“寻宝”繁忙……一幅幅生动图景,正是普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深刻践行“绿色产业、生态富民”理念,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鲜活实践。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和振琼 文/图)连日来,在雨水的滋润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半坡乡山林深处的野生菌纷纷冒出头来,靠山吃山的村民一大早就上山,开启一场“寻宝之旅”。
村民们进入山林,沿着熟悉的“路线图”和“菌子窝”,开始在山中“寻宝”。村民李永在山林中穿梭几个小时后,收获了5公斤菌子,能卖300多块钱。“我们一般凌晨五点多就上山捡菌子,这几天最多的就是羊肝菌、牛肝菌、红葱菌、谷堆菌,好的红葱菌能卖90元一公斤,羊肝菌30元一公斤,运气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三四百元钱。2024年,我靠捡菌子就卖了两万多元,过几天野生菌的品种会更多,收入也会增加,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李永笑着说。
在半坡乡集镇野生菌收购点,许多村民正在出售新鲜的野生菌,工人们将野生菌进行分级、分品种打包,准备运往外地出售。据收购点的老板说:“今年雨水充沛,野生菌长得不错,最近每天收购量近一吨,有的村民已连续一星期到收购点卖菌子,收入3000多元。”
近年来,半坡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查处、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林长制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林菌、林笋、林药、林畜”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绿水青山”不断向“金山银山”发展。
野生菌释放的“生态红利”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了解,每年的6月至8月是捡拾野生菌的高峰期,每户家庭可增收3000元,小小“野生菌”成了群众增收的“钱袋子”,绿水青山也成了群众幸福生活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