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在普洱广袤的乡村大地接连上演。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架,一张张雪白厚实的蚕茧换来收益,一粒粒醇香的咖啡豆酝酿着希望……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市场潜力,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探索出多元化、精品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奏响了产业强、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乐章。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李莎 陈伟 杨玲翠)时下,正值桑叶茂盛、夏茧丰收的时节。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蚕茧收购站,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收购现场,蚕农们载着一袋袋蚕茧前来售卖,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验收、搬运、抽检、过秤、定价、开票,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养殖户杨文良说:“我家养了11张夏蚕,按照均价63.5元/公斤计算,预计收入35000元。一年可以养5批次,预计总收入达14万元。”谈及今年的收成,杨文良对蚕桑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全县养殖夏蚕1400张,最高收购单价达66元/公斤,此次收购夏蚕茧50.2吨,总收入318.77万元。”墨江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墨江县蚕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的发展优势,因劳动强度不大、投资小见效快、适宜小家庭作业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墨江县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村级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构建“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公司与村委会紧密合作。
据了解,2025年,墨江县蚕桑种植面积达3200亩,预计养殖规模达6000张,收购蚕茧230吨,产值有望突破14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