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昊纬 陈家黎)今年以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针对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小板凳”工作法为抓手,深入开展乡村“家长夜校”“五个普及”等文明实践活动,将基层治理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议事定规、服务促行、课堂育人”的文明新风培育路径,有效推动乡风民风向善向好。
“小板凳”议事,群众共商定村规。通过“小板凳”流动议事平台,各村、社区党支部联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员,组织群众围坐讨论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问题。全镇12个村(社区)红白事支出显著下降。同时,创新“积分制”管理制度,将文明行为纳入积分,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参与热情。
“小板凳”服务,志愿团队送新风。整合网格员、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开展“三上门”行动:宣传上门,用“土话”讲解厚养薄葬理念;帮扶上门,为困难家庭提供“公益帮厨”等服务;监督上门,设立“文明监督岗”,及时劝导违规操办现象。
“小板凳”课堂,寓教于乐传理念。打造“微课堂+文明实践”宣教模式,邀请法律顾问、乡贤等组成讲师团,解读相关法规,开展“新风故事会”“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倡导绿色低碳新风尚。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乡村“家长夜校”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通过“小板凳”工作法,恩乐镇将移风易俗从“政府要求”转变为“群众自觉”,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未来,恩乐镇将持续深化“小板凳+移风易俗”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