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构筑精神卫生“新高地”——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来源:《普洱日报》 徐瑞 时间:2025/07/21/ 10:38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 通讯员 郭云熠)精神卫生事业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精神专科联盟牵头医疗机构,始终坚持以人民身心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将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放在优先位置,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强化专科建设、提升诊疗能力等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神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3位;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国考)为A档次,是全省唯一进入A档次的州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

优化管理机制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近年来,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在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改革,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推动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向更加高效方式转变。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医院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医院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制定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实施临床科室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人”培养工程,2024年,培养“双带头人”20人,发展优秀业务骨干党员4名。

强化内控管理,提升管理运行水平。严格落实内控管理制度,2021年起分步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建成权责清晰、制衡有力、运行有效、监督到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有效防控内部廉政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高效运行。持续加强全面预算和内控管理,做到了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建立全面预算分析制度和资产管理联动机制,规范资产管理,定期开展物资、耗材、药品库盘点,确保账物相符。强化内审监督,常态化开展“三公经费”、招标采购管理、物资耗材库房、零星修缮等项目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医院发展根基。落实“强人才”工程,持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干部结构,强化人才支撑,提升医疗卫生队伍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人才,制定出台《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及培养暂行办法》,完善激励措施,为医疗人才提供保障及支持。强化人才评价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管理,主动培育紧缺人才,开展中层干部现状调研,推荐后备干部61人、免职调整2人、专技岗位晋级11人。做好职工权益保障,高标准保障干部职工待遇。

强化专科建设

构建区域精神卫生高地

以专科联盟为引领,发展基础更夯实。医院充分发挥精神专科优势,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科联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专病联盟、云南省精神专科联盟为引领,建立“1+3+10+N”市县(区)联动的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联合体涵盖市级医疗机构3个、县级医院10个、民营医院2个,在市妇幼保健院及相关县(区)建立专家工作站(室)7个。建成省级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和省级精神疾病临床医学分中心,市级睡眠医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大特色中心,依托多元化的诊疗服务,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诊疗平台。

强化学科建设,专科特色更为凸显。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以精神病学、睡眠医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8个亚专科特色为抓手,强化学科建设,拓展和提升服务效能和渠道。建立医疗质量督促管理“月督查、季分析、半年总结”机制,压实核心制度落实,积极探索“药物”“心理”“物理”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以质量和特色谋发展,外寻合作、内修素养,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2024年开展心理减压舱治疗、中药熏洗(局部)项目技术、CT检查项目技术等新技术20项;医院CMI值为3.54,在全省23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中排名第3位。

突破科研教学短板,加强薄弱专科建设。医院依托专科联盟资源优势,通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合作平台,突破科研教学短板。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合作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已列入2024年普洱市2个医学联合专项重大项目之一。强化基层精神科医师培养,完成住院医师规培19人、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40人、住培生规培带教171人。

注重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服务基础更加夯实

积极推进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注重心理健康服务向社区延伸,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活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种子计划”和“家属课堂”等,搭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渠道和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心理咨询、健康宣传教育,关注“一老一小”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精神心理健康义诊等142场次。加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成立市级心理援助专家队伍3支12人,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

探索心理服务新模式,开通国家12356心理援助热线。医院于2020年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人民群众免费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心理咨询、干预等援助,根据上级部门规划部署,医院整合资源力量,有序推进普洱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搭建、专业人员技能培训、管理运行模式探索研究及制度机制建设等工作。2025年3月20日,12356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运行,设置热线接听坐席2个,由专业人员全天候值守,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运行以来,服务时长2727分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情感倾诉、家庭矛盾化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自杀自伤干预等服务304人次。

做实“重精”管理,筑牢患者健康屏障。精神卫生问题既是个人健康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医院切实担负起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督促、指导责任,持续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院领导挂县(区)、科室包乡(镇)”工作机制,每年2次派出工作组,全覆盖深入103个乡(镇)开展政策宣传、风险排查、随访管理、送医送药上门等工作。同时,与政法、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管理联动机制,整合公安、民政、医保等资源力量,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控及排查、处置肇事肇祸行为。截至2024年底,普洱市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达99.08%、规律服药率95.13%,管理工作全省排名第3位。

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专科深耕、服务提质、管理增效等一系列医疗质量管理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边疆地区精神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构筑精神卫生“新高地”夯实了基础。






上一篇:孟连县:盘活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盘棋” 下一篇:“香遇普洱”啦啦操盛典:青春舞动茶城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