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普洱市政协召开“推动全市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议。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着力构建普洱现代化林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普洱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树立工业化、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理念,突出改革破题、链条延伸、创新驱动三大板块,全力推动全市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通报了全市林产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调研组通过人工智能AI通报前期调研情况,7名政协委员及企业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作协商发言,为推动全市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现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普洱市基层委员会委员、市林业草原研究所副所长 唐红燕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普洱林业加快从资源采伐型向生态保护型、产业融合型转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凸显。当前,如何引育用好科技人才,已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建议:一是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设立专项人才基金,用于支持林业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对在职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对林业领域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引入的高端人才团队,给予科研启动资金支持,助力其快速开展科研工作;加强与西南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推动人才定向培养。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品牌”一体化全产业链,推动园区集群化发展;鼓励开发高端家具、松香、中药材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国际品牌;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与追溯体系,塑造绿色生态林产品形象。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融合。建立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政府对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给予奖励。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完善成果收益与风险分担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积极性。
四是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碳汇林业等生态型业态;建设“智慧林业”系统,实现资源动态监测与智能管控;强化林地用途监管,探索碳票与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收益公平可持续。
林业兴,则生态稳、经济活。普洱要实现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引才、育才、用才并举,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生态增益”的良性循环,努力打造全国西南林区绿色发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