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袋子”安全,助力农民增收,普洱各地积极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有效破解缺水地区种粮难题。从“水种”到“旱种”的转变,不仅是耕作方式的创新,更是保障山区粮食安全、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普洱网讯(景谷县永平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文/图)继今年大力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有效破解缺水田块种粮难题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的旱稻推广工作再传佳音。目前,全镇600亩旱地优质稻已进入拔节孕穗的关键生长阶段,长势良好,成为夏日田野的新风景。
今年以来,永平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持续将旱稻生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技术服务专班坚持“脚上有泥,心中有数”,深入每一块旱稻种植田块,开展精细化、跟踪式指导。“我们重点关注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中心技术人员说:“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长势,提供‘一户一策’的技术建议,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增产增收。”
当前,永平镇正全力以赴抓好旱稻中后期田间管理。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将继续加密监测,强化指导,防范可能出现的伏旱或强降雨天气,全力保障旱稻安全度过关键期,实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