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普洱:以文塑旅促交融 民族团结谱新篇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5/07/24/ 11:03 点击:




普洱网讯(通讯员 姚梦溪 文/图)近年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文化铸魂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生根,在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条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人心的特色之路。

普洱市文旅系统着力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农家书屋等1026个文化阵地,为各族群众搭建起文化互鉴、情感交融的坚实平台。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活动6530场次,吸引421.41万人次参与。洞经音乐展演奏响“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的华章,“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晚会、“宾弄赛嗨”歌舞盛会、“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晚会接连上演,在艺术的共鸣中系紧各族群众情感纽带。102部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精品涌现,《澜沧水长》《宾弄赛嗨》《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从边陲舞台走向国家大剧院。《摆出一个春天》荣膺“群星奖”,《景迈有嘉木》摘得“戏剧中国”最佳剧本,以文化之力凝聚起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共识。

普洱市文旅系统深挖民族村寨旅游潜力,景迈山世界级度假区规划、澜孟西乡村旅游建设规划落地。打造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曼海村、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太和村紫马街等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村寨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全市39个A级旅游景区巧妙增设82处中华文化符号展示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进景区”活动年均超百场,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全覆盖。节庆活动亦成为重要纽带:“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成功举办,“双胞胎节”“神鱼节”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木鼓节”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农民工文化节、茶马古城民族团结篝火晚会等本地品牌活动,让“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暖意弥漫全城。

普洱市实施“人人都是讲解员”工程,年均培训从业人员3000人次,6055支志愿服务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暖心服务。导游讲解内容审核趋严,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精准传播。“普洱红色历史展”“民族历史文化展”及“普洱印记”等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对各民族的认知。旅游产品体系持续丰富,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村获评云南省旅游名村,7个村成为金牌旅游村,8地入选最美乡愁地,12个村庄跻身A级旅游景区。93条“周末游”“研学游”“乡村游”精品线路,串联起思宁江墨民族团结教育线、澜孟西民族风情线、景景镇自由行主题线路,推动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逐年攀升。

面对文旅资源挖掘深度不足等挑战,普洱文旅持续开展惠民活动,孵化强信心、聚民心的文艺新作;推进茶马古道立法保护,打造“景迈山—共生与传承专题展”,开展“茶藏古今·道通天下”及“非遗里的普洱”“文物里的普洱”系列活动,深挖各民族共创灿烂文明的故事;依托重点旅游资源普查与“绿三角”规划,深化农文旅融合与民族村寨开发;策划“追寻红色普洱”“共庆和美普洱”主题宣传,打造优质产品与示范线路。

如今,普洱文旅人正以山水为笺、文化为墨,奋力书写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答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茶马古道的源头长开常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坚实的普洱力量。






上一篇:德安乡:党建引领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振 ... 下一篇:普洱市“开心广场 和谐文化”月月演思茅区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