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执 文/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出“施工队长+”四位一体创建模式和群众“五个共同”参与机制,让乡村面貌实现华丽转身,激发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治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协奏曲。
“施工队长”深耕细作绘蓝图。在“千万工程”项目建设中,德安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施工队长”,针对村内旱厕多、私搭乱建突出等问题,确定以“一拆五建”为主的建设内容。目前,村组道路、环境卫生等得到全面提升,村寨特色风貌和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乡土工匠”大显身手建家园。在兰庆村,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木匠、泥瓦匠等乡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他们将专业技能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在乡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村民段锦平用泥瓦手艺制作芦笙等特色塑像,村民苏忠培利用闲置木料打造精美的木质景观,带领村民用石子铺路、碎石砌花坛,这些就地取材的“精品力作”,不仅美化了环境、团结了群众,也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
“施工班组”团结协作焕新颜。乡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组成施工班组,挂包到农户、包干到片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一户一方案”协助农户开展拆临拆违、庭院美化等。同时,发动外出劳动力返乡参与建设,将挂包户脏乱的庭院和废弃烤烟房改造成小花园和小菜园,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全民皆工”共建共享新空间。德安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一捐四献”活动,将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德安乡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和传统工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乡村从“环境美”到“产业兴”“生活富”的跨越。如今,德安乡各村庄干净整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幅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